牟中原在臉書發文,深入淺出的解釋米酵菌酸產生的原理說,這幾天bongkrekic acid(米酵菌酸,以下簡稱BA)被吊打,認為他是罪惡滿盈,怎麼這麼毒啊?「BA辯解道,我本來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幫手。任務是保護那些油茲茲的植物種子。」

他指出,以椰子為例,椰子肉富含油脂(高達20%),負責傳宗接代。可是有一種真菌會侵犯它使它從內部爛起。真菌是最早演化出來有粒線體的生物(單細胞或多細胞),那時地球上的氧氣還不大多,真菌高度依賴新入伙的粒線體進行氧化產生能量。可是這就讓椰子不高興了,於是它召來米酵菌來幫忙產生這厲害的武器BA,這菌只有在很油的種子上才造BA來消滅真菌,使椰子可以活下去。

其實這和國家一樣,和平時不浪費資源造武器。只有當肥茲茲受敵人威脅才造它。米酵菌只有在油含量很高的植物而且有真菌(發酵)作用時,才產出多量的BA去攻擊真菌的粒線體,因為那是真菌的阿基里腱,一打就完蛋。

 

而時間快轉到19世紀,印尼來了很多中國移民,中國人愛黃豆食品,豆腐之類的,在印尼發展出國民美食「天貝」,它是發酵的黃豆餅,煎或烤起來很好吃,但是印尼不產黃豆,要靠進口,所以後來就發明「椰子天貝tempe bongkrek」(又稱「椰子發酵餅」),又便宜又好吃,但後來就出了大禍,死了很多人,多到政府禁止它。

當政府決定禁止國家食物特產時,這當然是非比尋常的情況,然而1988年,印尼政府對數千起食品舉報做出了回應,正式禁止椰子天貝進入市場,實際上卻並不成功,椰子天貝仍然是一道受歡迎的菜餚。傳統天貝是將根霉屬(Rhizopus spp.)真菌接種至煮熟的脫皮大豆,再以香蕉葉包覆,經過一至兩天發酵,真菌將大豆分解後菌絲包覆大豆而成的白色餅狀食品。顯然,你已猜到就是BA造成吃椰子天貝中毒的,另外,富含油的玉米餅在中國東北也發生中毒事件,也死了很多人。

 

傳統椰子發酵餅在印尼歷史上造成近萬人「米酵菌酸」中毒死亡,官方予以禁止生產製造。中央社,圖取自印尼線上雜誌Historia網頁YT頻道
傳統椰子發酵餅在印尼歷史上造成近萬人「米酵菌酸」中毒死亡,官方予以禁止生產製造。中央社,圖取自印尼線上雜誌Historia網頁YT頻道

但照說,米含的油脂不多,不應該容易有BA啊?我們台灣人吃粿粉、粄條幾百年了,真是使大家大惑不解。牟中原猜測
台灣人吃粿條是用水煮或蒸的,沒有什麼油,那很安全。但馬來西亞炒粿條不會加水,且放入馬來西亞特製的黑醬油,裡頭含有香茅等香料,醬油濃度較黑,才能將招牌粿條炒到「黑黑的」。且關鍵在於製作時必須以大火熱鍋,利用鍋氣去炒粿條,火侯及油量都要控制得宜,「要炒但又不能在燒焦的邊緣」。

大火會逼出粿條中的水,而由油進入米中(我們的炒飯是油包米,而非油滲米)。那再如果這炒粿又放了很久,就招來酵菌了。馬來西亞餐廳必備椰子產品,米酵菌不缺 當它遇到其它菌就奮勇殺敵,產生很多BA,這些東西一起進了人肚子,那些BA就更勇了,因為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粒線體,「我真不是故意的,我本來是保護椰子的神將」。

文末牟中原特別指出:「那家餐廳最後還宣傳『冷凍包熱賣中』」,顯然對此頗有疑慮。

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粒線體。圖翻攝自牟中原臉書
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粒線體。圖翻攝自牟中原臉書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寶林茶室中毒」入試題! 分科測驗生物多結合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