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抗藥新解方!清大、國衛院聯手研發標靶藥 有望救回無藥可醫病患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三陰性乳癌治療難度高,常常無法使用目前的標靶藥,只能靠傳統化療藥物如紫杉醇。然而,有超過4成患者仍會復發,且這類乳癌復發率是一般乳癌的3倍,許多人會在治療後3年內出現抗藥性,陷入治療瓶頸。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國衛院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標靶藥物,針對一種叫「KIF2C」的驅動蛋白,這項研究成果將在2025年8月刊登於國際期刊《Developmental Cell》。

不是濕疹!他狂癢3個月入院才知是「疥瘡」 還傳染全家都中標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70歲的阿公最近幾個月一直覺得身體又癢又紅,尤其到了晚上更是癢到睡不著。他以為只是濕疹,用了藥膏也沒效,最後到台北榮總皮膚科求診。醫師發現他不只手指縫、手腕、手掌都起疹子脫皮,連家人也有類似症狀。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傳染力很高的「結痂型疥瘡」。

吃不多卻變胖?醫揭真相:體重是身體的求救訊號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很多人以為變胖是因為吃太多,但醫師陳保中提醒,其實更多人是「吃錯時間、吃錯方式」才會讓體重失控。像是早上沒胃口,中午吃一點,晚上暴吃,或是長期外食、蔬菜太少、油太多,加上壓力大就靠吃紓壓,這些生活習慣都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一步引發胰島素阻抗、脂肪肝、高血糖等問題。

不是胖才有脂肪肝 醫提醒:連瘦子都可能「肝過勞」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我又不胖,也沒常喝酒,怎麼會有脂肪肝?」這是許多人在拿到健康檢查報告後的疑問。但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脂肪肝的成因早已超越體重和酒精,真正問題是「代謝大亂」!現在醫界稱之為「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ASLD),它是身體長期壓力、熬夜、久坐、吃太多糖和油導致肝臟累壞的一種表現。

天熱難睡!開冷氣未必最好 專家:沖冷水澡可助眠
在氣候變遷作用下,愈來愈熱的天氣影響睡眠品質,科學家說,人類必須學習如何適應,例如沖冷水澡、少喝點酒或咖啡,但「如果我們老是開冷氣睡覺,就永遠適應不了」。

走出病房重拾生活! 亞東醫院「這招」助心衰女性重獲新生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63歲的何女士因心臟瓣膜疾病合併心衰竭,不但呼吸困難、全身疲累,還一度住進加護病房,靠機器維持生命,等待心臟移植。所幸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團隊評估後,先為她裝上「HeartMate3」左心室輔助幫浦(LVAD),成功穩定病情、出院返家,後續也順利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恢復日常生活,重拾希望。

30公分黃鱔「離奇爆菊」鑽進他體內 患者整個腹部硬起來
【劉育良/綜合報導】中國湖南省一名30歲男子,日前到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求援,「醫生,救救我!一條活黃鱔...從屁股鑽進去了!」檢查發現,黃鮮竟然已經在他腹腔遊動,所幸即時手術治療,患者恢復良好,已經順利出院。

掃描大腦也能看出思覺失調 北榮研發AI平台!準確率高達91%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思覺失調症診斷將不再全靠問診!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楊智傑教授團隊,結合人工智慧與腦部影像,研發出「智慧腦影像平台」,透過核磁共振掃描與AI分析,能準確指出大腦異常區域,評估是否為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高達91.7%。這項技術突破傳統仰賴醫師觀察的限制,為精神疾病開啟精準診斷新時代。

20年首見!男遊菲律賓中標「罕見瘧疾」 這島旅遊疫情警示升級了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7月2日)公布最新境外移入瘧疾病例,患者是1名30多歲外籍男子,6月初前往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當地遭蚊子叮咬卻沒服用預防藥。返台前就開始出現頭痛、發燒、茶色尿等症狀,6月25日與27日兩度就醫後確診感染「諾氏瘧原蟲」,目前正在住院治療。這是國內自2005年以來,第2例境外移入的諾氏瘧個案。

別以為只是中暑!天氣熱「奪命風險」暴增 一症狀快就醫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今年夏天異常炎熱,各地動輒出現35度以上高溫,令人吃不消。醫師提醒,若出現頭暈、胸悶、手腳無力等症狀,千萬別輕忽為中暑,可能已經血栓上身,延誤就醫恐釀嚴重後果。

補助加碼!國民年金保費擴大補助 276萬人最多省近6千元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衛福部今(7月2日)宣布,針對112年3月的「年金保費」再加碼補助一波!這次擴大補貼對象,針對自付保費部分補助50%,幫助更多民眾減輕繳費壓力。只要是有繳3月費用的人,將由勞保局自動辦理退費或優先抵繳欠費;還沒繳的人,從8月1日起可申請半價繳費單。

高雄男毒駕撞死人!驗出「喪屍煙彈」惹禍 醫:真的會像殭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高雄市岡山區6月27日發生一起致命車禍,44歲李姓男子駕駛小貨車從台南北上訪友,途中不但闖紅燈,還逆向行駛,遭警方追捕時竟加速衝撞一輛連結車,導致63歲鄭姓司機重傷身亡。李男事後雖未酒駕,卻被驗出吸食「喪屍煙彈」,6月28日遭法院聲押獲准,事實上這類毒品近兩年在台灣年輕族群間快速流行,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與交通安全隱憂。

瘦瘦針不只變瘦!還能顧心臟? 醫曝「3大真相」別誤會了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夏天一到,不少人想靠「瘦瘦針」快速瘦身。不過,高雄初日診所院長李唐越醫師提醒,其實瘦瘦針除了幫助減重,還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國際期刊《The Lancet》最新研究,這類藥物除了能控制食慾、延緩胃排空、促進胰島素分泌,也有助預防心臟病。不過,瘦瘦針是處方藥,不能隨便亂打,一定要經醫師評估才安全。

百日咳創10年新高! 北部家庭、學校群聚達9人中標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7月1日)公布,國內6月新增17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包含1起從家庭延伸到校園的群聚事件及3起家庭群聚。其中,校園群聚源頭是一名北部青少年,5月底開始出現咳嗽、流鼻水,因病情持續就醫後確診,衛生單位匡列145名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或預防性投藥,目前群聚已累計9例,健康監測持續到7月10日。

日本腦炎新增5例!夏季高峰來襲 疾管署籲:防蚊+打疫苗最關鍵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7月1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日本腦炎病例,分別來自台中南屯、彰化花壇、雲林北港、屏東崁頂及高樹,患者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出現發燒、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後確診,現均住院治療中。經查他們住家附近都有豬舍、水稻田或鴿舍等高風險場域,衛生單位已在附近懸掛誘蚊燈並加強防疫宣導。

M痘又來!本土4例都是30多歲男性 暑假恐成流行高峰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天(7月1日)表示,國內上週(6/24至6/30)新增4例本土M痘病例,患者為30多歲男性,分別住在北部3例、南部1例。這些患者都曾透過交友軟體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接觸,其中3人未接種過M痘疫苗。目前全台今年累計已有16例M痘確診(13例本土、3例境外),病毒型別以clade IIb為主,尚未發現clade I型病例,顯示社區仍有傳播風險。

新生兒腸病毒第5死 出生6天男嬰心肌炎、肝炎亡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天(7月1日)公布1起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的案例,這名北部未滿1個月大的男嬰,出生後第4天就出現嗜睡、活動力變差及發紺,隔天更發生心搏過緩、呼吸困難等症狀,被送進加護病房,最終在出生後6天不幸因併發心肌炎、肝炎與多重器官衰竭而病逝。經檢驗確認是腸病毒感染引起,目前還在釐清是哪一型病毒。

洗也沒用?「12種最髒蔬果」名單出爐!專家教你這樣吃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環保組織公布2025年最髒蔬果排名,連年上榜的菠菜及草莓高居前2名,黑莓與馬鈴薯則首次入榜。專家建議採購時不妨改買有機版本,若預算有限可改吃「15種最乾淨蔬果」,避免吃下過多農藥。

暑假好好玩! 北市青春專案啟動!出遊「五不五要」不可忘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暑假來臨,學生戶外活動變多,台北市教育局與警方合作展開「青春專案」,針對學校附近、青少年常出沒的場所加強巡邏,避免學生因誤入歧途而遭受暴力、詐騙、毒品、危險駕駛等問題。教育局也特別提出4項暑期安全重點,提醒學生過個平安又快樂的假期。

喊「健康加熱菸」是騙局 拒菸聯盟嗆:毒性恐比紙菸還高10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針對傳出兩款加熱菸有望通過審查上市,台灣拒菸聯盟嚴正呼籲政府絕不能配合菸商壓力「開快車」。聯盟強調:「只有吸菸與不吸菸,沒有健康的菸!」並要求審查至少要堅守三大底線:第一,加味加熱菸不得通過;第二,不得使用違法的「IQ*S」名稱上市;第三,禁止以「健康風險評估通過」作為任何宣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