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23 項結果


30歲女上吐下瀉掛急診 罕見嗜酸性腸胃炎!竟是塵蟎惹的禍

30歲女上吐下瀉掛急診 罕見嗜酸性腸胃炎!竟是塵蟎惹的禍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30歲女性因腹脹、腹痛、嘔吐、腹瀉掛急診,最後被診斷是少見的「嗜酸性腸胃炎」,台灣發生率不到10萬分之6.3。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政祺表示,這種非典型腸胃炎,通常是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到特定的過敏原,使血液白血球中的嗜酸性球浸潤到腸胃黏膜,導致腸胃發炎,該患者經檢測可能是塵蟎惹的禍,如果未對症治療,很容易會反覆發作。

孕婦急性胰臟炎!醫急剖腹「1000c.c.奶茶腹水」狂流出 8徵兆注意

孕婦急性胰臟炎!醫急剖腹「1000c.c.奶茶腹水」狂流出 8徵兆注意

【江宜潔/綜合報導】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案例,一名患有急性胰臟炎的孕婦突然感到劇烈腹痛,但孕期能使用的止痛藥卻效果不佳,因此他只好一早衝去醫院幫忙剖腹產。怎料,手術協助引流期間,患者整顆肚子竟流出了超過1000c.c.像「奶茶」的腹水,所幸術後狀況已改善許多,「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的孕婦,我們都和各科合作無間,給她們最好的照顧。」

糖尿病、高血脂胰臟炎孕婦 緊急剖腹產生死一瞬間

糖尿病、高血脂胰臟炎孕婦 緊急剖腹產生死一瞬間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懷孕33週的徐小姐,本身患有糖尿病和高血脂,過去曾因高血脂引發胰臟炎多次就醫,但未能持續規則服藥。近日,她因突發的嚴重上腹痛和噁心嘔吐被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經抽血檢查發現,胰臟發炎指數升高,並發現胎兒心跳嚴重減慢。為緊急救治,婦產科張銀洸主任率先執行剖腹生產,成功救出胎兒,同時清除腹水中的膿液。手術後,陳泓達醫師接手治療,通過禁食、大量點滴和抗發炎藥物,徐小姐的血脂數值從高達2000mg/dL下降至500mg/dL,胰臟發炎得到緩解。出院後,她將接受新陳代謝科和肝膽腸胃門診的追蹤治療。

擔心肝臟有問題?醫師教「外表4特徵」一看就知道

擔心肝臟有問題?醫師教「外表4特徵」一看就知道

【林士為/綜合報導】肝常被形容為「沉默的器官」是相當重要的人體器官,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 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醫師黃軒表示,其實,肝不好,在身上可以找到端倪,從臉色、容貌、身體就會有所變化,觀察4種特徵就知道肝不好的微細變化,希望大家多多注意身體。

6旬男半年體重掉10公斤 3個月3度送急診!竟是腸子感染結核菌

6旬男半年體重掉10公斤 3個月3度送急診!竟是腸子感染結核菌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結核菌不是只會在肺部,還可能跑到腸子裡。台中1名60歲男性近半年反覆腹痛,體重還掉了10公斤,最近3個月3度腸阻塞送急診,其中一次切除阻塞腸子,切片檢出結核菌,才知道是腸結核作祟。經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緊急施以抗結核藥物治療,終於讓難纏反覆發作的腸阻塞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新生兒先天性腸道問題32週緊急剖腹產 出生第2天精準手術救命

新生兒先天性腸道問題32週緊急剖腹產 出生第2天精準手術救命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每年有五千分之一的新生兒患有腸道閉鎖或狹窄,有時可能合併腹水,若未及時處理恐出現心臟衰竭、肺部發育不全等狀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最近就有2例,均在懷孕30週時檢查出胎兒有腸穿孔、腹膜炎等先天性腸道問題,32週時提前剖腹產,並在出生後2、3天立即施以手術治療,術後均健康出院。

壯男罹患猛爆性肝炎 歷經吐血、肝昏迷!等8個月終獲捐肝重生

壯男罹患猛爆性肝炎 歷經吐血、肝昏迷!等8個月終獲捐肝重生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陳先生5年前罹患猛爆性肝炎,等候捐肝期間飽受黃疸、反覆住院抽腹水之苦,還因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而吐血,甚至反覆肝昏迷3次,等了8個多月終於等到肝臟進行移植手術,也順利出院返家休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天(30日)舉辦器捐追思音樂會,陳先生代表受贈者致詞說,感謝器捐者無私奉獻的大愛,讓許多像他一樣深受病痛折磨的人重獲新生。

施明德肝癌逝!「沉默殺手」5大症狀要當心 易復發難避免

施明德肝癌逝!「沉默殺手」5大症狀要當心 易復發難避免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15日)因肝癌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醒,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不過隨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5大症狀,就要立即就醫。而醫師也提醒,目前醫界無法避免肝癌復發,接受治療後仍要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抽血等方式定期檢查與追蹤病情。

提早發現肝癌復發3方法 醫師警示「密切追蹤」8種狀況

提早發現肝癌復發3方法 醫師警示「密切追蹤」8種狀況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因肝癌復發病逝,享年83歲;其實施明德60歲時曾發現肝臟有黑點接受治療,但近期肝癌復發仍不幸病逝,讓社會各界惋惜,不過醫師表示,肝癌復發可分早期復發和晚期復發,如果病患是初期的肝硬化,其晚期復發的肝癌並不會比較難治療,仍然有機會治癒和控制,臨床上存活超過15年以上的病患大有人在。

周海媚罹「千面女郎」紅斑性狼瘡!血液系統問題占85% 醫:早期發現相當不易

周海媚罹「千面女郎」紅斑性狼瘡!血液系統問題占85% 醫:早期發現相當不易

【吳坤芝/綜合報導】57歲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病故,多年前傳周海媚罹患紅斑性狼瘡,她曾上節目否認,並稱自己是血小板偏低。日前網傳一份疑似她的急診病例,記載病史包括高血壓、系統性紅斑性狼瘡。醫指出,紅斑性狼瘡的表現非常多樣性,醫界稱為「千面女郎」,其中血液系統方面的問題占了85%。

搶救三尖瓣免開心手術!台大領先日韓 8旬男重生秀球技

搶救三尖瓣免開心手術!台大領先日韓 8旬男重生秀球技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領先日韓,提供嚴重三尖瓣閉鎖不全病患重生新契機!82歲周先生因慢性心房顫動導致長期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過去四年穩定控制,不料半年前右心衰竭症狀加劇,因高齡接受傳統開心手術風險高,台大醫療團隊引進新式醫材,完成台灣首例以心導管微創方式治療,術後40天,周先生行走自如還能打桌球。

反覆水腫當心是罕病!HAE常被誤認過敏 他喉嚨腫脹險喪命

反覆水腫當心是罕病!HAE常被誤認過敏 他喉嚨腫脹險喪命

【李芷妤/台北報導】30歲李先生多年來反覆性水腫,初期發生在單側肢體,每次發作持續3至5天便自行痊癒,由於水腫處僅輕微疼痛,患者一度不以為意,隨著發作頻率增加,每2個月就發病一次,讓他決定就醫,但多次檢查都未找出真正病因,直到某次水腫發生在喉嚨,險些壓住氣管,轉診至風濕免疫科,終於在近期確診「第一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

凍卵最怕「卵巢過度刺激症」 7大族群好發!嚴重恐奪命

凍卵最怕「卵巢過度刺激症」 7大族群好發!嚴重恐奪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凍卵是侵入性醫療行為,從打排卵針和破卵針,取卵手術過程和全身麻醉等,均存在一定程度風險。1-3%的人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嚴重者得住院治療,以防呼吸困難、肋膜積水、急性腎衰竭或血栓,因此要小心6大危險因子。

胃癌轉移腹膜難撐半年 三總用這療法延長陪家人時間

胃癌轉移腹膜難撐半年 三總用這療法延長陪家人時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胃癌合併腹膜轉移為第四期,儘管以傳統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平均存活餘命仍不超過6個月,如今腹內溫熱化療提供一項新療法,三軍總醫院證實可降低惡性腹水,減少腹膜轉移程度,有效提高存活時間,對嚴重轉移患者甚至有安寧緩和作用。

食物發黴一點點還能吃?毒理專家解答 6大恐怖後果「非常危險」

食物發黴一點點還能吃?毒理專家解答 6大恐怖後果「非常危險」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很多人會以為食物有一點發黴沒有關係,但毒理專家招名威提醒,蛋即使一點點發黴,黴菌也會透過細小孔洞深入雞蛋內部,「整個雞蛋可能都被黴菌感染了!」他並建議,看到發黴的食物就扔掉,不要貪小便宜,這樣才不至於會傷財傷身。

他反覆腹痛逾1年誤當腸胃炎 竟是巨大潰瘍囊腫作祟

他反覆腹痛逾1年誤當腸胃炎 竟是巨大潰瘍囊腫作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0歲趙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平時飲食不忌口,也不會特別選擇低油、高纖食品,後來反覆腹痛逾1年,以為腸胃炎自行到藥局買藥,直到腹痛加劇就醫檢查,才發現巨大潰瘍合併腸黏膜糜爛;醫師說,高油、低纖飲食、抽菸、喝酒易發生大腸憩室炎,應多吃蔬果雜糧等高纖食物並多喝水。

專訪|《麻辣鮮師》彭曉彤抗癌化療後胖不停 自嘲改演女主角的媽

專訪|《麻辣鮮師》彭曉彤抗癌化療後胖不停 自嘲改演女主角的媽

【記者趙大智/台北報導】42歲女星彭曉彤2002年以《麻辣鮮師》的「葉小彤」一角竄起,之後是三立《戲說台灣》班底,最近主演單元《新蓋杯娘》播出,該劇是老劇新拍,彭曉彤17年前是女主角蓋杯娘,17年後成了蓋杯娘的娘,她回應《壹蘋新聞網》:「看到第1集播出我就想砸電視,太肥了所以才演媽!」

C肝男住院14天亡「腹股溝瘀青」 首見成人!屏基發現全球首例登英期刊

C肝男住院14天亡「腹股溝瘀青」 首見成人!屏基發現全球首例登英期刊

【記者陳宏銘/屏東報導】新生兒身上常見的腹股溝瘀青,竟在52歲中年男子身上出現。屏東基督教醫院表示,這是全球文獻上的首例,該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元榮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醫學院李永葉教授將此特殊病例的治療過程,寫成論文投稿英國醫院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3天就通過審核,於今年10月刊登。

50歲男腹痛1周奔回台治病 隔天轉院確診!3天後死於敗血性休克

50歲男腹痛1周奔回台治病 隔天轉院確診!3天後死於敗血性休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1/14)下午說明最新疫情,新增1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為50多歲男子,因腹痛、呼吸困難1周,入境當天即就醫,隔日轉院,在加護病房隔離治療,仍不幸於1/9過世,死因為敗血性休克、胃穿孔併腹膜炎、新冠肺炎。

喘到走不動送醫病危 不用葉克膜!北榮靠「這技術」救心保命

喘到走不動送醫病危 不用葉克膜!北榮靠「這技術」救心保命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救命神器!85歲的林先生在農曆年間因瓣膜嚴重逆流,導致心臟衰竭緊急住院治療,經台北榮總「經導管三尖瓣膜修補手術」治療後,在加護病房觀察1天就能下床,術後第2天即出院,他今打趣說,術後恢復良好、走動自如,反倒是在加護病房落枕才讓他難受得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