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真說明,若以25%關稅試算,美國GDP第一年將減少0.12%,累計十年將減少0.76%,對民眾生活品質也將構成影響,估算每人十年內平均所得恐減少約4,208美元。稅收方面,第一年可能短收數十億美元,十年累積損失將高達1,560億美元。
劉佩真認為,若真的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將削弱美國自身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甚至危及其於AI產業的領導地位。以台積電為例,該公司已多次呼籲,課徵關稅將衝擊其亞利桑那州廠房進度,不利於美方推動「半導體製造回流」的政策目標。
另一方面,美國科技業者也恐承受更高採購成本壓力。台積電等供應商勢必將部分關稅成本轉嫁予客戶,使美國本地企業面臨更沉重負擔。長期而言,產品價格上漲將進一步影響終端市場購買意願與消費週期。
劉佩真提醒,關注晶片關稅政策影響時,不能僅聚焦於稅率高低,課徵範圍與標準同樣關鍵。若僅針對特定國家如台灣單獨徵收,衝擊將更為劇烈,反之,若全球一體適用,影響層面將有所不同。
至於課稅依據,劉佩真指出,若美方採晶圓產地課徵,或是以「大水庫理論」計算(即依關鍵製程所在決定來源國),台灣因擁有前段製程優勢,恐面臨更高稅負。未來稅制設計不僅影響企業策略布局,也可能牽動終端應用市場的整體需求變化,廠商與政府均須密切關注發展。
延伸閱讀:20%關稅衝擊台灣

台灣投資人態樣大揭密!20歲以下最愛台股現貨 這年齡層偏愛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