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訊指出,肝癌早期因肝臟缺乏痛覺神經,往往不易察覺,等到腹脹、黃疸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出現時,通常已是中晚期。

以下6種情況要提高警覺:

上腹部疼痛、腹脹:腫瘤變大壓迫器官或皮膚表面。
食慾不振、疲倦、體重下降:消化功能變差導致體力流失。
黃疸:眼白與皮膚發黃,是肝功能異常的警訊。
下肢水腫、腹水:肝功能衰退,導致水分滯留。
吐血或黑便:肝癌可能造成靜脈破裂出血。
急性腹痛:肝腫瘤破裂,可能引發休克。

推薦新聞:人潮滿滿!台北信義區元旦22萬人散場 捷運搭乘4訣竅

台灣每年約8千人死於肝癌,長期位居癌症死亡率前2名,其中8成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約1成屬C型肝炎患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強調,高風險族群如B、C型肝炎帶原者、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或曾暴露黃麴毒素者,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與血液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治療。肝炎帶原者建議每6個月檢查一次,已有肝硬化者則需每3個月檢查一次,及早控制病情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透過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可偵測肝腫瘤狀況;若診斷不確定,還可進行穿刺切片確診。治療方面,早期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肝臟移植或電燒治療,有機會達到根治效果;中期患者則可採用肝動脈化學栓塞術或標靶藥物抑制腫瘤生長;晚期則以緩解症狀和支持療法為主。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提高存活率至關重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醒,肝癌防治的第一步是做好預防,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避免酗酒及藥物濫用。同時,針對高風險族群,應透過定期篩檢及追蹤檢查確保健康狀況。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早期發現的患者存活率大幅提高,民眾不可輕忽肝癌的潛在威脅。最後也呼籲大眾,珍惜健康,透過定期檢查把握治療先機,避免遺憾發生。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官方警告:酒精增加「這7種癌症」機率 建議標註「致癌風險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