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憋尿!預防腎臟病營養師教你 把握5大黃金護腎原則
【李家穎/綜合報導】台灣人洗腎人口全球最高,近9萬人都在洗腎,平均每8個成人就有一個有腎臟病,營養師高敏敏就分享5招,預防腎臟病的護腎守則,包含不要憋尿、熬夜、抽菸、亂吃藥等,都相當重要。
【李家穎/綜合報導】台灣人洗腎人口全球最高,近9萬人都在洗腎,平均每8個成人就有一個有腎臟病,營養師高敏敏就分享5招,預防腎臟病的護腎守則,包含不要憋尿、熬夜、抽菸、亂吃藥等,都相當重要。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許多人心情不佳會大啖甜食紓壓,然而最新研究警告,愛吃甜食不但可能招致糖尿病,還可能與快樂漸行漸遠。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為打造一個更健康的台灣,總統府成立了「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由賴清德總統親自擔任召集人。今年8月22日,委員會召開了首次會議,衛福部提出了三大健康目標,分別是「促進全人全齡健康照顧」、「強化醫療照護一體化」,以及「優化環境與創新發展」。會議中也討論了11項工作重點,從健康促進到慢性病預防,再到安寧照護,範圍涵蓋兒童、成人與原住民的全面健康計畫,期望在未來的8年內,將國人的平均壽命從79歲提升至82歲。
【施養正/綜合報導】日本大廠「小林製藥」的紅麴產品爆出食安問題,造成11人死亡引發恐慌,也讓許多民眾更加重視營養補充品對於人體健康的副作用。日本腎臟科醫師高取優二表示,腎臟會協助過濾血液中的代謝物,並連同多餘水分通過腎小管以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攝取過多無謂的營養補充品,不僅無法達成保養的功效,可能還會加速損害自己的腎臟。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台商童先生患有慢性腎臟病,原先規律控制中,因疫情返台後擔心頻繁進出醫療院所而忽略追蹤,直到疫情緩和重啟追蹤,發現顯微性血尿和腎水腫,確診為輸尿管的泌尿道上皮癌,經光田醫院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患側的腎臟與輸尿管,傷口小復原期短,術後第五天即出院,現己回復正常生活,也可以再度規劃出差事宜。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負責維持身體水分平衡及清除體內廢物。要想保持腎臟健康,預防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至關重要。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定期健康檢查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慢性腎臟病的最佳方法。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68歲李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0年,在某次回診時,抽血報告竟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8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臨近洗腎邊緣。李婦到中醫大附醫進行中西醫合療,透過飲食、藥物及中醫治療,在1年內腎絲球過濾率提升,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血鉀穩定4.0,免於洗腎帶來的生活困擾與痛苦。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酷夏來臨,許多人習慣以冰涼的含糖飲料消暑,但這種習慣可能導致糖尿病和腎臟病等健康危機。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王奕淳醫師分享了一名38病友阿俊的案例,平時他無吸菸、酗酒,但喜愛高糖、高油食物,每天將含糖飲料當水喝,20幾歲時就發現血糖偏高,卻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阿俊因雙腳水腫、呼吸困難就醫,檢查發現已經腎衰竭,需要透過血液透析維持腎臟功能。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Google Cloud和Google Health在13日舉辦的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大會中共同宣布一項新的合作計畫,目的在透過開發AI模型,為台灣200萬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提供更有效預測與管理併發症風險的作法。
【李芷妤/台北報導】台灣洗腎發生率五年來首度下降,不過仍有高達263萬名慢性腎臟病人,醫師呼籲三高者、肥胖者、吸菸者及長期服用止痛藥者等四大高風險族應定期追蹤腎功能。最新調查發現,民眾常誤認「尿裡有泡泡一定腎臟不好」、「確診慢性腎病只能終身洗腎」,其實蛋白尿初期無法用肉眼觀察。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結節性癢疹患者飽受搔癢、疤痕之苦,一名30多歲的女患者小靜(化名)3年來飽受結節性癢疹之苦,在接受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治療計畫終於恢復正常,鄭百珊也呼籲,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且戰勝癢感、改善癢疹,才能重新開始嶄新的人生。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卻有逾9成患者不自知,醫師提醒,8大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糖尿病、65歲以上、高血壓、亂吃藥、痛風、家族病史、抽菸等,別因沒症狀就掉以輕心,應定期篩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三高病人合併肥胖與吸菸,近4成腎臟功能異常!慢性腎臟病8大高風險族群建議多利用免費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了解腎功能好壞,並且多喝水、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和體重、不抽菸及避免不當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才能擁抱彩色人生。
【記者林芳如/台東報導】林先生長年照顧失智母親,哥哥七年前過世後,母親白髮送黑髮人,病情急轉直下,個性變得憂鬱,還逐漸無法行走和自理生活,每次去醫院回診都是一大挑戰,直到申請居家醫療服務,讓他直呼「獲得救贖」。面對高齡化社會,居家醫療導入科技,家屬與醫護團隊合作,可減輕照護負擔,達到在地安養。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0歲張伯伯在50多歲即確診糖尿病及高血壓,退休後因獨居煮食不易,血糖控制不佳,新冠疫情期間又沒定期回診,直到腳部浮腫、走路喘息症狀加劇才就醫,診斷已合併嚴重腎臟病變得終身洗腎。高齡化與病齡長期化提高共病風險,我國14年來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慢性腎臟病人數分別大增1.9倍、4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端午佳節三餐都吃粽,小心腸子鬧脾氣!76歲陳爺爺曾因攝護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副作用讓慢性便秘,需長期服用軟便劑,陳爺爺曾三天都以粽子代替每餐米飯,導致腹脹疼痛,連續六天都無法排便,吃軟便劑也不見改善,急診檢查發現腸阻塞,住院五天才康復。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約有286萬人,而慢性腎衰竭需要進行血液+腹膜透析治療的人口,已超過8萬人,洗腎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一。中部地區一名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林姓男子,30年來耗費在洗腎的時間,就達到1080天,平均每年浪費36天洗腎,5年前聽從醫師建議,改用居家血液透析,多出經營事業時間,也增長與家人享樂時光,不再虛度光陰。
【于知齊/綜合報導】腎臟病變差了會怎麼樣?腎臟科醫師林軒任表示,腎臟變差會有很多症狀,包含心臟,腦部,腸胃道甚至皮膚等等都會出現問題,他分享近期有病患,症狀就像是中邪,實際上是「尿毒性腦病變」,需要馬上洗腎。
【記者孫英哲/彰化報導】彰化45歲陳男近半年來感到疲憊不堪,以為是工作繁重爆肝,吃了不少保肝藥卻未見好轉,就診赫然發現已是第四期的重度慢性腎臟病。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說,腎臟病引發疲倦的個案很多,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本土登革熱再添1死4重症!疾病管制署今(11/7)日表示,死亡病例為台南市7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潛在病史,因為嚴重出血、肝臟損傷、休克,於發病後7天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