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祥在粉專發文表示,洗腎室中經常有年輕家屬前來陪伴父母洗腎,並向他詢問:「我爸爸在洗腎,我將來會不會也需要洗腎?」、「腎臟病會遺傳嗎?哪種腎臟病遺傳風險最高?」、「如果爸媽有慢性腎衰竭,我是不是應該提早檢查腎功能?」

洪永祥列出六大洗腎高風險遺傳疾病排行榜:

第六名慢性腎絲球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在台灣慢性腎絲球炎往往是造成年輕人洗腎的一個主因,很多年輕人搞不清楚為何會腎衰竭,最後接受腎臟切片後發現,原來經年累月一直有潛血蛋白尿,腎臟經年累月一直處在慢性發炎狀態,台灣年輕人最常見的IgA腎病變與微小病變跟其他很多的原發性腎絲球炎都有遺傳的傾向,一旦你的爸媽一方有慢性腎絲球炎,你會處在下列的高風險:
遺傳到腎絲球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10-20%。
將來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20-30%。
將來得到尿毒症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5-15%。

第五名痛風(Gout)
痛風是台灣第四常見的引起慢性腎衰竭的疾病,光是高尿酸血症就會引起腎臟的負擔,一但急性痛風發作更是對腎臟重重破壞,每急性發作一次腎功能就惡化一次,根據台灣本土研究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數據與臨床患者紀錄等資料進行比對,分析3千多筆痛風基因相關資料,確認「ABCG2」是導致台灣民眾罹患痛風機率加劇的主要基因,萬一你的爸爸媽媽其中一人有痛風
遺傳到痛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20-30%。
將來得到慢性腎臟病風險比一般人:高約20-30%。
將來得到尿毒症風險比一般人 :高約10-20%

第四名高血壓(Hypertension)
高血壓是台灣造成慢性腎衰竭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腎臟殺手,根據研究數據每十個高血壓將來有兩個也就是高達兩成的機率會進入尿毒症會洗腎,更恐怖的是隨時年紀老化本態性高血壓盛行率大增,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台灣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一旦你的爸媽一方有高血壓,你會處在下列的高風險:
遺傳到高血壓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1.5-2倍(150-200%)。
將來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15-30%。
將來得到尿毒症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15-30%。

第三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在台灣洗腎第一名的原因就是糖尿病,各國家不同團隊的研究發現糖尿病出現腎病變導致尿毒症要洗腎的比例高達30~40%,糖尿病腎病變有一定的破壞速度,通常在10-15年會出現微白蛋白尿,那是糖尿病開始出現腎病變的起始訊號,接著就出現絲球過濾率開始往下掉到60分以下,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經過25~30年就進入洗腎。關於糖尿病遺傳的研究已發現有超過400個基因變異與2型糖尿病有關,而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是由多個基因變異所引致。各國研究發現,不同種族的糖尿病遺傳基因亦有所差異,可能造成不同種族有不同的糖尿病發病率。以華人為研究,每5名糖尿病人士便有1名是在40歲前發病,背後可能與其種族的基因有關。加上台灣人的基因型產生腎病變機率高,一旦你的爸媽一方有糖尿病,你會處在下列的高風險:
遺傳到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2-4倍(200-400%)。
將來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30-50%。
將來得到尿毒症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30-50%。

第二名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幾乎所有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都會有腎臟病變,有時尿液常規檢查正常,但腎臟組織切片卻可在免疫螢光或電子顯微鏡檢查下發現異常。 在臨床上約有38-65% 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人有腎炎之現象,尿液檢驗會發現蛋白尿增加,顯微鏡下檢出發炎細胞。大約有十分之一的狼瘡病人最後會進入末期腎病(即尿毒症),一旦你的爸媽一方有紅斑性狼瘡你會處在下列的高風險:
遺傳到紅斑性狼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5-13倍(500-1300%)。
將來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30-50%。
增加尿毒症風險比一般人:高約50-100倍。

第一名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
多囊腎是台灣造成尿毒症的第五大元兇,是因為基因的缺陷所導致遺傳疾病,目前知道的為第16對染色體(PKD1)與第4對染色體(PKD2)基因變異造成。 台灣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患者人數預估在二萬五千人到五萬五千人之間,患者的腎臟會長滿大小不一的水泡,故又俗稱為「泡泡腎」。在自體顯性多囊腎的患者中,大約一半會在六十歲前會進入透析,一旦你的爸媽一方有多囊腎,你會處在下列的高風險:
遺傳到多囊腎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500倍(50000%)。
將來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約 200-500倍。
增加尿毒症風險比一般人:高約500倍。

洪永祥提醒,許多有上列遺傳疾病的下一代一旦到了,40歲腎功能衰退的速度就比一般人快很多,因此這個族群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非常積極養腎護腎,若腎功能沒有異常不能等症狀出現,要積極健檢抽血驗尿超音波等掌握腎功能狀態,不要有何傷腎的壞習慣像是憋尿、水喝太少、熬夜高油鹽糖飲食等,另外要多攝取十大護腎的食物像是魚油、藍莓、橄欖油、羽衣橄欖益生菌等,來保護腎臟,即使先天有洗腎高風險要用後天積極照顧腎臟,提早養腎護腎來避免步入尿毒症洗腎的惡夢。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收假塞車別硬撐 憋尿過久恐住院!醫曝「5招防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