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若此平台只是第一步,衛福部應公布更新進度與完整時程,因為醫療性暴力案件常涉及權勢與心理壓力,受害者不易提告,而司法程序又可能耗時多年,若僅限「判決確定」才揭露,恐讓加害者有機會繼續行惡。她也舉例,有醫師曾違反醫學倫理與多名患者發生不當關係,調查確定後離職並改名,如今在新北、桃園多家機構執業,但現行系統卻查不到相關紀錄。

林雅惠指出,國外如美國、英國,都有公開醫師完整身份、改名紀錄、執業地點、證書編號與倫理違規案件的平台,判決並非唯一認定標準,行政調查、懲戒決議書等也應納入。她認為不應只限於性平事件,還應涵蓋盜刷健保卡、偽造病歷、雇用密醫、使用未核准療法等,因這些行為同樣嚴重破壞醫病信任。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回應,系統初期會以人工輸入判決資料為主,未來會研議如何將懲戒資料納入,並隨介接裁判書系統進度更新。醫改會則重申,應建立能即時辨識跨縣市執業、更名及違規紀錄的平台,才能真正保護病人安全,避免「狼醫」在判決確定前再度犯案。

衛福部「醫事人員性別事件資訊專區」揭露1名醫事人員。取自衛福部網站
衛福部「醫事人員性別事件資訊專區」揭露1名醫事人員。取自衛福部網站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關稅衝擊擴大 勞動部急救援!9大製造業減班補貼上看7.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