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洋實業早在1991年起,陸續在內湖清白新村周圍購入土地,直到1994年《都更條例》誕生後,巧洋以「一坪換一坪」方式,成功整合近2萬坪基地,並與冠德建設合作開發「大湖優境」,成為全國首起都更案,讓張敏雄就此有「都更教父」之稱。

《都更條例》規定,都市更新事業範圍內公有土地及建築物,應一律參加都市更新,讓巧洋實業與其他開發商,紛紛瞄準公有地,在周圍購買畸零地或私人建物產權,整併大面積國有地參與都更,取得開發權,曾被人批評「小吃大」、惡意圈國有地等語。

巧洋主導的忠誠新村百億都更案,曾被媒體揭露,巧洋僅擁5坪土地,卻可開發1500坪的國有地,與這次被投訴的中正區廈安里都更案,開發手法如出一轍。

巧洋位於中正區的都更案中,國有地比例占95%。鄭孟晃攝
巧洋位於中正區的都更案中,國有地比例占95%。鄭孟晃攝

巧洋副總葉文德解釋,早年政府鼓勵公有地參與都更,公司目標整合公有地參與都更,無須整合其他私地主,減少整合難度,均由政府分回應有權值,一切按照作業規則進行,也要經都更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審議,並非拿下公有地的產權,被說「小吃大」並不公平。

民間業者紛紛以小面積土地,併大面積公地辦理都更,讓營建署認為不合理,因此陸續修正《都更條例》,2019年後只要公有地占比過半,該都更案原則上由政府主導,因此相關業者放棄「小併大」的都更開發,如今多是早年核准的舊案。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視管理機關不同,早期都更範圍公有地,大多採專案讓售、公開標售等方式轉移產權,被外界質疑賤賣國產,或是在產權整合上起衝突,之後公有地參與都更,多傾向分回房地。

廈安里長涂光宇說明,該片國有地經里上認養改造,成為綠地與里活動中心,不少居民希望保留綠地。鄭孟晃攝
廈安里長涂光宇說明,該片國有地經里上認養改造,成為綠地與里活動中心,不少居民希望保留綠地。鄭孟晃攝

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蔡漢霖指出,都更條例早期考慮有欠周詳,讓民間業者併入國有地進行都更開發,但多採權利變換,按價值分配,獲利歸屬多屬於國家,民間業者則可用較小資本,在精華市區取得基地開發權。這些案子多屬早年舊案,如今房價雖已上漲,但有營建成本高漲以及與地主早年合建比例等變因,這些個案是否放大獲利,實際難以評估。

對於建商以小基地整併大面積國有地開發,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認為,「小吃大」在過往都更案相當常見,都更審議委員會不只是依法審議,更視個案做好把關、給予規範,應以更高的廣度分析,達到土地最佳利用的效果。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壹蘋地產王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楠梓再創新高 茂德「高大之森」最貴單坪46萬4字頭佔比僅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