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放涼再冰?當心細菌飆升 營養師:注意「危險溫度帶」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夏季來臨,除了防範中暑,更需要注意食物中毒的風險。營養師林世航提醒大家,錯誤的食物保存方法可能會導致細菌迅速繁殖,威脅健康,也解析了所謂的「危險溫度帶」,提醒民眾最佳的夏日食物保存方法。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夏季來臨,除了防範中暑,更需要注意食物中毒的風險。營養師林世航提醒大家,錯誤的食物保存方法可能會導致細菌迅速繁殖,威脅健康,也解析了所謂的「危險溫度帶」,提醒民眾最佳的夏日食物保存方法。
【李家穎/綜合報導】不少人為了省錢都會將前一天晚餐剩菜,裝進便當盒變成隔天上班便當,但如今夏季炎熱,營養師品瑄就表示,要注意食物保存容易腐壞臭酸,尤其在這種天氣下更要留意,一不小心吃下肚可是會釀成食物中毒的,因此整理出5大重點,讓民眾可以安心帶便當不臭酸。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毒理專家招名威母親因胰臟癌過世,他日前遺憾表示,母親的罹癌原因與生前錯誤使用冰箱有關,更直言其母親癌症是「省出來的」,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出面強調,目前胰臟癌的原因仍不明。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林姓男子上周約朋友到1家熱炒店用餐,烤生蚵吃海鮮,事後卻出現腹瀉、腹痛、噁心感,1天至少拉了7次肚子,緊急到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疑感染性的食物中毒住院治療,沒想到同行友人也出現症狀, 總共6人住院;醫院驚覺事態嚴重,趕緊通報衛生局,還好患者經過治療已經平安返家。醫師提醒,天氣持續高溫,飲食要特別注視食物是否有腐壞,避免吃壞肚子或食物中毒。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炎炎夏日也是疾病好發的季節,甚至部分疾病更容易好發於夏季,「創健診所」整理夏季常見的5大疾病,呼籲民眾多注意。
【陳奕棋/綜合報導】「寶林茶室」米酵菌酸食安風暴釀2死慘劇,民眾人心惶惶,已故「俠醫」林杰樑之妻、護理師譚敦慈就指出,5-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她提出10點食物保存方法與建議,以避免食物中毒維護健康。其中,熱食容器不燙手就應該要盡快放進冰箱,別等涼了才放,以盡速縮短食物「危險溫度」,而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買回家立刻放冷藏,保存不要超過3天。
【許潔如/綜合報導】「寶林茶堂」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解剖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的「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引發全民恐慌,有專家提醒米飯、麵食等食物應避免反覆重複加熱,得以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這讓民眾擔心隔夜飯菜還能吃嗎?醫師蔡明劼認為關鍵有4點,冷藏的方式和時間都很重要,像是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造成食物中毒。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台北市信義區百貨餐廳「寶林茶室」近日爆出中毒案,迄今造成2死、5重症。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日)天宣布,3月24日接獲通報後,稽查人員採集了刀具、砧板及現場人員的手部跡證,再送交台大法醫研究所後,驗出有米酵菌酸陽性反應。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則表示,第一線稽查人員有更詳細地回報,例如說,「包裝袋上的產品標示,袋上的漆抹了一下就掉了」,也有看到粿仔條放在室溫之下。
【陳奕棋/綜合報導】「寶林茶室」米酵菌酸毒素釀2死食安風暴造成國內人心惶惶,民眾也紛紛重視、檢討自己過往保存食物的方式。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就指出,國人對於食物中毒、食物保存,其實存在許多的老舊觀念,真的需要釐清,李尚謙特別整理出6大迷思,讓民眾參考修正,否則錯誤的觀念,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後果。
【許潔如/綜合報導】「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爆發疑似食物中毒案例,目前累積已有9人出現症狀,其中2人死亡,食藥署急追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推論「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的食材比較有可能」,公衛專家何美鄉也認為首例死亡的男子僅39歲,如此年輕卻快速遭奪命,「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劇量、就是劇毒」,並呼籲政府快確定食物在被至原料保存溫度的SOP、確認冰箱溫度容量及粿條及河粉來源。
【陳揚盛/綜合報導】日系家電品牌Toshiba東芝今 (1/8) 舉行2024年度新品發表會,包括冰箱、洗衣機與廚房小家電皆有多款新品登場,包括打造業界唯一 20KG智能滾筒洗衣機99.99% 有效抗病毒保證,現場可看到日本同步上市的12公斤旗艦滾筒洗脫烘(XP3),及升級上市17公斤直立式滾筒,更進一步推出20公斤大容量智能IOT抗病毒滾筒。現場也搶先曝光COLMO雙洗站及 COLMO冰箱四門對開新品。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灣人具有勤儉持家的好習慣,不少家庭主婦也養成將吃不完或多買的食物,一股腦塞入冰箱,似乎將冰箱當成萬能防腐劑使用,甚至有網友曬出家中冰箱,一包包塑膠袋堆滿冷藏、冷凍區冰箱,簡直快要炸裂,戲稱「媽媽牌冰箱」,營養師驚呼「千萬母湯」,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師江國銓表示,食物放冰箱還是會腐敗,更不是放入冷凍就長年不壞,提醒媽媽要戒掉囤食物的習慣,才能吃得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