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又一再復胖?最新研究終於找到是什麼在「搞鬼」了
【周恩華/綜合外電】你減肥過嗎?如果有減肥的經驗,一定能體會到,減肥真是個令人洩氣的過程:經過好幾個月的努力終於瘦下來之後,肥肥的肉肉仍可能再回到身上。科學家現在發現,這有可能是「脂肪細胞記憶」在搞鬼。
【周恩華/綜合外電】你減肥過嗎?如果有減肥的經驗,一定能體會到,減肥真是個令人洩氣的過程:經過好幾個月的努力終於瘦下來之後,肥肥的肉肉仍可能再回到身上。科學家現在發現,這有可能是「脂肪細胞記憶」在搞鬼。
【李威翰/綜合報導】最新研究證實,久坐或久臥與心臟病風險升高有關,就算平時抽空運動也難以挽救,而站立桌也非避免久坐的最佳良方。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張雅琳、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今(19日)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武陵高中蕭同學及台灣放伴教育協會理事長王希,於立法院召開新書《次世代數位公民素養》發表記者會,共同呼籲強化數位公民素養教育,以因應當前青少年所面對的各種數位風險。
【黃博勝/綜合外電】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北極熊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感染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風險。這些疾病在30年前對它們來說是較少見的。根據最新研究,隨著冰層的消失,北極熊可能正遭遇與陸地上動物相關的傳染病。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馬偕兒童醫院今天公布領先全球最新研究成果,透過26萬名新生兒的大規模篩檢,成功找出9例黏多醣症4A型病例,進行早期酵素替代療法,掌握患者治療的黃金時間。該成果將於12月登上國際權威醫學期刊 《醫學遺傳學》(Genetics in Medicine)。
【施養正/綜合報導】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重要成分,因此許多人選擇採取「高蛋白質減重」的瘦身手段,不過根據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攝取蛋白質若超過總熱量的22%,可能會提高動脈硬化的風險,對心臟造成負擔。營養師則建議,每餐只要吃進20至30克的蛋白質,就已相當足夠。
【黃博勝/綜合外電】根據最新研究,依靠聲納狩獵的深海鯨魚可能難以區分水中的塑膠垃圾與真正的食物,這可能是牠們誤食塑膠的原因之一。杜克大學研究生梅里爾(Greg Merrill)領導了這項研究,並在《海洋污染通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期刊發表研究結果,顯示塑膠垃圾在水中的聲音特徵與鯨魚的獵物聲音特徵相似,甚至更強烈。
【施養正/綜合報導】最新研究指出,許多微生物能適應微波爐內的高溫環境下,因此得以生存,打破以往認為,微波爐能殺光細菌的傳統迷思。微生物學者波爾卡(Manuel Porcar)與團隊進行實驗,在微波爐中發現許多人體皮膚經常出現的細菌,或是導致食物中毒的微生物。
【江宜潔/綜合報導】今(8)日受東北季風及「銀杏」颱風外圍雲系影響,北部和東北部感受明顯濕冷、中南部亦日夜溫差大,不少民眾這兩天已穿起厚重外套,直到週末(9、10)東北季風開始減弱、氣溫稍回升後,下週一(11)起又將再度增強。專家表示,今年反聖嬰現象發生機率有攀升趨勢、將達最高峰,且影響時間也可能延長至明年春天,因此屆時冬天低溫恐又更低。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如果歷史可以借鏡,那麼美國專業人士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制定從日軍手中「攻佔台灣計畫」所得的經驗,便是「嚇阻曾發揮過作用,如今依然有效」。因為美軍發現,如果要對準備充分的日軍發動攻擊,美軍必須付出的血腥代價實在太高了,最後決定跳過台灣,改成登陸琉球群島。
【施養正/綜合報導】澳洲蒙納許大學研究團隊針對50萬名英國民眾進行研究,年齡約在40至69歲之間,調查便祕與心臟疾病的關聯性。結果發現,有便祕情況的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如果是同時有便祕和高血壓的患者,比起單純高血壓的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高出34%。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亞洲藥學會FAPA2024年會今天在南韓首爾開幕,繼去年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獲頒60年來台灣首位終身成就獎後,今日藥師公會全聯會顧問王文甫也榮獲此獎,表彰他在推動亞洲藥學發展的傑出貢獻。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根據阿聯酋航空集團與杜拜機場最新公布的經濟影響研究報告,2023年航空業為杜拜貢獻了1,370億迪拉姆(約373億美元),占該市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7%。未來預計到2030年,該貢獻將增至杜拜GDP的近三分之一。
【黃博勝/綜合外電】想過大黃蜂的酒量可能遠超於你嗎?一項由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與特拉維夫大學研究團隊聯合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東方大黃蜂(Vespa orientalis)對酒精的耐受力竟遠超過地球上其他已知動物。牠們能在不受任何影響的情況下,連續一周飲用高達80%酒精濃度的溶液,這一發現震驚科學界。
【周恩華/綜合外電】多年來,一直有心靈雞湯告訴大家,金錢買不到快樂。2010年甚至有一篇研究提出了「幸福感停滯點」的說法,認為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約台幣242萬元)後,老闆再幫員工加薪,多的錢已經不能帶給員工明顯的快樂。不過,根據美國賓州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加薪是有用的」。即使為年薪高達50萬美元(約台幣1614萬元)的員工加薪,員工仍會感受到明顯的快樂。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許多人心情不佳會大啖甜食紓壓,然而最新研究警告,愛吃甜食不但可能招致糖尿病,還可能與快樂漸行漸遠。
【余平/綜合外電】你的親戚長輩有痛風嗎?告訴你一個壞消息,根據最新研究,你有痛風的機率非常高。一項國際大型研究顯示,痛風主要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而非患者生活習慣所導致。
【記者曾佳俊/綜合報導】中正大學運動科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除了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也對運動後的心血管功能發揮關鍵作用。由運動競技學系教授何承訓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維生素D缺乏者在運動後血管彈性和血壓調節能力明顯較差,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警信號,也成為心血管健康的「隱形炸彈」。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和《營養素》(Nutrients),更值得國人注意。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職場環境數位化好處多多,不但環保省錢,疫情期間「遠距工作」更成許多公司存活下去的救命仙丹,不過最新研究指出,過度數位化及資訊過量恐不利心理健康,影響員工產能,導致離職率上升。
【黃博勝/綜合外電】美國伊利諾大學(Illinois)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壽命的延長可能已經接近極限。儘管醫療技術和基因研究的進步,以及越來越多人活到百歲,全球壽命增長的速度卻逐漸放緩,尤其在長壽國家表現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