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916 項結果


「中國芯」代價大!中芯Q1營收17.5億美元超車聯電 利潤卻崩7成

「中國芯」代價大!中芯Q1營收17.5億美元超車聯電 利潤卻崩7成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中國政府近年持續推動半導體自主化進程,來應對遭到美方為首的晶片禁令制裁,對此,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近日公布2024年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來到17.5億美元,年增19.7%,淨利卻驟降至7180 萬美元,年減68.9%,低於市場預期的7680萬美元。

韓媒焦慮!南韓先進晶片產能將從3成崩至9% 憂遭美國掏空優勢

韓媒焦慮!南韓先進晶片產能將從3成崩至9% 憂遭美國掏空優勢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波士頓諮詢集團(BCG)近日釋出研究報告,指稱直至2032年,美國在10奈米以下製程的產能比重將來到28%,估計中國到時候僅有2%,這卻引來韓媒評論點出隱憂,認為美國如火如荼在本土建立半導體生產線的同時,南韓半導體產業前景卻充滿不確定性,主要是大型半導體公司在南韓建廠進度相當不順利。

股東開心!台積電4月營收2360億元創次高 Q1現金股利上調至4元

股東開心!台積電4月營收2360億元創次高 Q1現金股利上調至4元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0日公布今年4月營收報告,合併營收來到2360.21 億元新台幣,創歷史次高,月增20.9%,較去年同期增加 59.6%,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來到8286.65億元新台幣,年增26.2%,創同期新高。台積電也在當日公布最新股利政策,宣布2024年第一季現金股利上調至每股4元。

蘇丹紅食安風暴偵結!李彥廷黑心手法曝光 再科處12億元罰金

蘇丹紅食安風暴偵結!李彥廷黑心手法曝光 再科處12億元罰金

【記者王志弘/高雄報導】國內爆出蘇丹紅食安風波,高雄地檢查出貿易商李彥廷掌握11家公司,自中國大量進口原料來台二次加工,再將毒辣椒粉銷往全國。全案今天(9日)偵結,依詐欺、食安法等罪嫌起訴李彥廷等6人,並聲請沒收犯罪所得近4千萬元,建請法官從重量刑,及對相關公司科處12億元罰金。李彥廷自3月13日羈押至今,今晚以200萬元交保。

拜登晶片法案有效 美國10年後先進晶片產能將達28%、中國僅2%

拜登晶片法案有效 美國10年後先進晶片產能將達28%、中國僅2%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拜登政府上台後延續川普時代政策,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擊,並在推出《通膨削減法案》的同時,也因應美國製造業本土發展,2022年推出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又稱晶片法案),雖然經歷美國成本高昂、補貼無法即時反應半導體廠商需求,甚至是工會與海外企業之間的紛爭,但外媒認為,這項計畫最終會發揮顯著成效,在法案10年後、也就是2032年,美國將擁有28%先進製程產能,相比之下,中國僅有2%。

輔大就業博覽會 72家廠商來搶人!高薪上看5萬元

輔大就業博覽會 72家廠商來搶人!高薪上看5萬元

【林士為/綜合報導】2024輔仁大學校園就業博覽會,於今天(5月8日)熱鬧登場,總計72家知名企業參展,釋出超過4000個多元職缺,近6成企業薪資上看4-5萬元。校長藍易振致詞表示,輔大在「企業最愛大學排名」私校排名常年名列第一,畢業生就業率調查優於全國,在薪資部份,學士畢業生第一年為4萬1千元,優於全國平均的3萬6千元,顯示輔大教育品質已建立口碑。

超車變翻車!晶片製造虧損70億美元 英特爾股價崩35%、CEO砸錢力挺

超車變翻車!晶片製造虧損70億美元 英特爾股價崩35%、CEO砸錢力挺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先前公布財報,第一季營收127.2億美元,年增9%,毛利率45.1%,年增6.7個百分點,每股盈餘0.18美元,雖較去年同期的虧損0.04美元轉好,但是從2021年上任的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所提出的專門晶圓代工(IFS)業務,上季虧損來到25億美元,2023年虧損更是高達70億美元,導致公司股價在財報公布後一個交易日重挫8%。根據資料顯示,季辛格以行動力挺公司,斥資25萬美元買進英特爾8100股。

向賴清德大膽提議! 童子賢:核二核三延役、再蓋新型核電廠

向賴清德大膽提議! 童子賢:核二核三延役、再蓋新型核電廠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 電子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近日接受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的財經節目「數字台灣」專訪時,一改過去反對核電立場,指稱若不仰賴核電協助減少排碳,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恐怕無法達成,並且主張核二、核三廠延役,同時引進芬蘭OL3新型核電廠,可讓台灣平均電價下降約30%。

廝殺到2奈米以下!台積電搶進埃米時代 不讓三星、英特爾彎道超車

廝殺到2奈米以下!台積電搶進埃米時代 不讓三星、英特爾彎道超車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於美國舉行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最新的製程技術,台積電首度發表TSMC A16 技術,為2奈米製程的強化版,預計2026年量產,至此,先進製程領域所有廠商2奈米以下的發展藍圖全部曝光,晶圓代工製程也從奈米(nm)時代走入製程更微縮的埃米(A)時代,從量產時程來看,台積電又獲得先機,不讓競爭對手在2奈米以下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不再是蘋果搶首波產能? 台積電A16晶片潛在客戶曝光

不再是蘋果搶首波產能? 台積電A16晶片潛在客戶曝光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於美國舉行2024年北美技術論壇,會中揭示其最新的製程技術,台積電首度發表TSMC A16 技術,將於2026年量產,其中,台積電認為,不需要用到艾司摩爾(ASML)供應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NA EUV)設備來生產A16製程,與英特爾先前宣布要用High-NA EUV生產Intel 14A製程形成強烈對比,言語間甚至透露A16首批客戶可能並非過往最先採用先進製程的手機廠商,可能是AI晶片商。

兩岸經濟10年巨變! 謝金河揭密2015年台灣經濟最慘烈真相

兩岸經濟10年巨變! 謝金河揭密2015年台灣經濟最慘烈真相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台灣近兩年成為AI浪潮焦點,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製造的晶片技術優良,成為AI晶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加上台灣完整的AI伺服器供應鏈,使得台灣外銷訂單暢旺,更擺脫美中競爭困境,走出自己的路,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以「兩岸關係愈好,台灣企業競爭力愈弱?」,評論台灣企業沒有因為兩岸關係變好而更有競爭力。

看好AI發展!昨啟用銅鑼新廠 力積電今股價大漲逾8%

看好AI發展!昨啟用銅鑼新廠 力積電今股價大漲逾8%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看好AI應用,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2日已於舉辦銅鑼新廠啟用典禮,今(3)日股價跳空上漲,最高來到25.9元,上漲逾8%,盤末以25.35元,漲1.75元或7.42%收盤,成交量已超過9.5萬張,較昨(2)日的3.1萬張超過3倍以上。

AI起飛!南科園區六大產業創史上最佳營業額 這產業成長453%

AI起飛!南科園區六大產業創史上最佳營業額 這產業成長453%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受惠積體電路產業的蓬勃發展與穩健支撐,南科園區六大產業的通路庫存逐步去化,今年1至2月營業額締造歷年同期最佳的2746.54億元,其中積體電路佔了8成;整體較去年同期更是成長14.7%,明顯全面復甦。

赴新加坡蓋12吋晶圓廠?世界先進董座方略:評估中 不排除合資

赴新加坡蓋12吋晶圓廠?世界先進董座方略:評估中 不排除合資

【記者呂承哲/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傳出獲得台積電、新加坡政府支持,將赴新加坡投資12吋晶圓廠,面對市場傳聞,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回應,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技術、財務、客戶接受度、產能利用率等影響公司營運,都要與客戶持續溝通,甚至不排除某種程度的合資方式,方略表示,「welcome」。

世界先進資本支出維持38億元 地震影響Q2毛利率1.5個百分點

世界先進資本支出維持38億元 地震影響Q2毛利率1.5個百分點

【記者呂承哲/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周二(30日)舉行線上法說,表示受到0403地震影響,預估第二季毛利率約1.5個百分點受到影響,2%晶圓出貨將遞延至第三季,至於2024年資本支出,世界先進持續嚴格管控,預估38億元,維持與上一次法說同樣的金額。

世界先進Q1營收96.33億元、年增17.7% 每股賺0.77元

世界先進Q1營收96.33億元、年增17.7% 每股賺0.77元

【記者呂承哲/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周二(30日)公布2024年第1季財報,合併營收來到96.33億元新台幣,年增17.7%,毛利率來到24%,稅後純益約為12.72億元新台幣,年減6.7%,每股稅後盈餘約為0.77元新台幣,年減6.1%。對此,世界先進表示,第1季營運表現略優於2月2日給的業績展望,在第1季傳統淡季過後,開始看到需求復甦的現象。

經濟部補助1.4億元 鴻華先進與鴻海精密首創800V電驅動系統

經濟部補助1.4億元 鴻華先進與鴻海精密首創800V電驅動系統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經濟部於4月3日召開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113年度第2次決審會議,會中通過3項計畫:鴻華先進科技與鴻海精密工業共同合作之「800V高效率高度集成電驅動系統自主研發計畫」補助1.4億元、友威科技「先進半導體背金屬高階封裝濺鍍系統整合研發計畫」、睿生光電與穩晟材料聯合開發之「SiC-AXI複合檢測技術開發計畫」,上述3項計畫著眼於電動車產業應用,分別從驅動系統、半導體晶片製程技術和碳化矽元件的品質控制等方面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預期衍生投資逾新臺幣3億元、創造產值新臺幣340億元,將為臺灣產業轉型和永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