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設比向來是買房之惡,不過根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10月底,台北市的華廈、大樓平均公設比來到35.9%、創下歷史新高,專家指出,北市新案平均公設比攀升,主因來自今年釋出許多基地小於百坪的建案,加劇公設比攀升速度,不過近年輿論要求改革公設比,公設比越高房子越難賣,一般超過35%就難被市場接受,同樣成為營造業的共同課題。

《住展》雜誌調查對象為雙北市的華廈、大樓,不包含5層樓以下的公寓、透天,顯示今年截至10月24日,台北的新成屋、預售屋平均公設比35.9%、年增幅0.9%,更是自從2015年統計以來的新高點。

換句話說,假設在台北市購買主流2房權狀30坪、單價80萬元,總價2400萬元的新案大樓,依照平均公設比35.9%試算,粗估整體就有大約10.7坪為公共設施,等於投入預算2400萬元當中就有856萬元拿來買公設。

《住展》研發長何世昌分析,台北市的新案平均公設比攀升,主因來自今年釋出許多基地小於百坪的建案,而且幾乎都是危老重建,公設比超過40%的建案當中迷你基地建案占比就有67%,進而加劇公設比攀升速度。

他認為,迷你基地建案公設比偏高,關鍵因素有二個,首先是社區戶數少每戶得分攤較多的公設面積,其次是這類建案都是危老重建,地主分回的條件通常不差,業者若想維持利潤往往會將免計容積用到上限,連帶拉抬公設坪數。

調查顯示今年截至10月24日,台北的新成屋、預售屋平均公設比35.9%、年增幅0.9%,更是自從2015年統計以來的新高點。壹蘋新聞網製表
調查顯示今年截至10月24日,台北的新成屋、預售屋平均公設比35.9%、年增幅0.9%,更是自從2015年統計以來的新高點。壹蘋新聞網製表

何世昌提到,新北市新建案公設比今年小幅回落,可能與建商普遍較克制、今年釋出的迷你基地建案數量較少有關。

進一步追查可以發現,新北勢超過8成建案公設比都控制在35%,公設比超過35%的建案比例不到2成、超過40%的比例僅2%,代表建商對公設比拿捏共識度極高,背後關鍵可能取決市場對高公設比建案的接受度相對較低,反觀台北的公設比超過、低於35%的建案比例大致呈現五五波,消費者對高公設的容忍度相對高,市場反應截然不同。

房市專家Sway認為,公設比低於30%才是合理範圍,突破35%已經影響使用空間,消費者務必考量實用性,所謂的實用性基本就是用的到才買,「假設你打麻將他沒打,麻將間對你實用對他無用,這是個人感覺問題,公設就是這麼一回事,如今面對營造成本持續攀升,倘若無法有效遏阻房價上揚,預期未來建案公設比將持續增加。」

Sway強調,過高的公設比壓縮實坪空間,彙整多數人的狀況仍可梳理出必要項目,例如曬衣區及垃圾處理區就很重要,因為涉及民生需求,評估標準也以民生為主,「例如我們每天都要穿衣服,經常都在製造垃圾,不游泳或打麻將還行,但這兩項缺一不可,因此可以視為必要公設。」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壹蘋 LINE 好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楠梓再創新高 茂德「高大之森」最貴單坪46萬4字頭佔比僅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