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王俞傑指出,約8成的膽囊炎與膽結石有關。很多患者會以為自己是胃痛,吃胃藥卻沒效,甚至照胃鏡也看不出異常,結果延誤了治療。其實膽囊是負責儲存和釋放膽汁來消化脂肪,當膽汁濃縮或流動不順,就可能逐漸形成膽結石。一旦結石卡住,可能造成膽囊炎、黃疸、膽管炎,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敗血症。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黃子佼「加油囍事」上身 停工養出鮪魚肚(狗仔直擊)
膽結石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肥胖及有生育經驗的人。王俞傑提醒,若健檢發現結石但沒有症狀,可以先觀察;但若出現典型警訊,例如飯後右上腹痛、黃疸、灰白便或反覆發燒,就要盡快治療,必要時須切除膽囊,以免病情反覆或併發更嚴重疾病。
王俞傑強調,膽結石一旦有症狀,往往會反覆發作,而且愈來愈嚴重。隨著年紀增加,身體承受的風險更高,手術也會變得困難。因此及早治療才是避免惡化的關鍵。他也呼籲民眾日常應少吃油膩食物,並定期做健康檢查,才能降低膽結石發作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肯德基開賣月餅!46天限定「奶皇流心」口味 臨櫃免費吃蛋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