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肥胖每年約造成5百萬人口死亡,是全球第五大死亡因子。此外,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台灣肥胖(BMI≧27)的成年人約23.9%,相當於每4人即有一位肥胖者。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明劼指出,最新研究將肥胖劃分出四種型態,一、飢餓大腦:必須吃下總熱量比別人多62%的食物,才能獲得飽足感,經常克制不了「嘴饞」,最常受外在刺激影響,例如最愛吃到飽,不知不覺吃得比別人多,才感到飽足。

二、情緒飢餓:焦慮感特別高,是其他族群的2.8倍,情緒進食是此型態肥胖的主因,經常依賴吃東西釋放負面情緒,為了獲得滿足感、愉悅感而進食。三、飢餓腸道:胃排空的速度比別人快31%,容易多量多餐。四、代謝異常:基礎代謝率比別人低12%,造成熱量囤積。

蔡明劼補充,「飢餓大腦」約佔3成、「情緒飢餓」約佔2成,兩型態約佔5成以上,合並這兩型態的肥胖患者,腦中宛如住了食慾怪獸,很難靠意志力減重。

50歲王先生是合併三高、肥胖的患者,尤其喜歡吃到飽餐廳,動輒吃下比別人高出兩倍的熱量,他無奈表示:「沒辦法,我就是要吃這麼多才會飽」,是「飢餓大腦」型態;40歲林小姐育有兩子,身兼公司主管與母親的角色,蠟燭兩頭燒,上班忙碌下班更累,體重像吹氣球般,褲子尺寸越買越大,屬於「情緒飢餓」型態。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強調,民眾首先要「認知」到自己的肥胖型態,才不會走冤枉路,了解型態之後,遵循「醫療」用藥建議,再透過飲食、運動等「行為」落實全面的體重管理策略。王先生在醫療團隊協助下,血糖、血壓、血脂明顯改善,而林小姐終於能夠穿回過去的衣服。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冬天血管收縮慢阻塞易中風 心臟科權威教「通血路」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