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超微參展SC24! 推出Blackwell平台液冷SuperCluster解決方案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伺服器和儲存供應大廠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參展超級運算大會(SC24),位於B廳2531號展位,展示其最新AI與高效能運算(HPC)基礎架構解決方案,聚焦液冷GPU伺服器技術,Supermicro推出了為生成式AI時代打造的全新高效能超級叢集(SuperCluster)方案,並同步發表基於NVIDIA Blackwell平台的創新產品。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伺服器和儲存供應大廠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參展超級運算大會(SC24),位於B廳2531號展位,展示其最新AI與高效能運算(HPC)基礎架構解決方案,聚焦液冷GPU伺服器技術,Supermicro推出了為生成式AI時代打造的全新高效能超級叢集(SuperCluster)方案,並同步發表基於NVIDIA Blackwell平台的創新產品。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NVIDIA Hopper 架構自推出以來,持續改變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領域的發展模式,幫助企業、研究人員及開發者以更高效能與更佳能源效率解決全球複雜挑戰,NVIDIA 於 11 月 17 日至 22 日在亞特蘭大的超級運算大會Supercomputing 2024(SC24) 展示H200 NVL PCIe GPU及其他最新技術,並透過現場特別演講進一步介紹如何利用該產品解決企業與研究挑戰。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AI伺服器供應商廣達(2382)旗下雲達科技(QCT, Quanta Cloud Technology)參展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 2024 年超級運算大會 (SC24) ,攤位號碼為1013號,以「用 HPC 與 AI 改變未來」為主題,展位號碼在1013號攤位,展示多項基於 NVIDIA Blackwell 平台的尖端加速運算解決方案。本次展出的產品不僅涵蓋最新 NVIDIA Hopper GPU 和 NVIDIA NVLink-C2C 互聯技術,還包括 NVIDIA Spectrum-X 以太網平台、NVIDIA BlueField-3 網路技術以及 NVIDIA AI Enterprise 軟體平台。這些技術支撐的 QCT 伺服器專為資料中心提供極致性能、能源效率與可擴展性,並致力於加速生成式 AI 的應用部署。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於周三 (20 日) 盤後公布 2025 年第三季財報,營收及獲利皆優於市場預期,中國信託投信指出,隨著新一代Blackwell系列晶片即將在明年全面量產,加上AI需求持續強勁成長,持續看好其後勢發展。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於20日美股盤後公布最新一季的財報,截至截至10月27日,輝達2025年會計年度第三季營收為350.8億美元,季增17%,年增達到94%,但是近幾季以來受度跌破三位數增長;毛利率升至73.5%,淨利193億美元,年增16%,年增109%;調整後每股盈餘(EPS)81美分。雖然數據都高於財測與市場預期,但是在財測方面,輝達給出的數據未達到華爾街預期的最樂觀目標,導致盤後一度下跌5%。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NVIDIA 與微軟今(18)日在 Microsoft Ignite 大會上宣布多項重大合作計畫,旨在將 NVIDIA 的人工智慧(AI)開發能力深入整合至微軟平台與應用程式,拓展 AI 的應用效率與可能性。微軟推出基於 NVIDIA Blackwell 平台的全新 Azure ND GB200 V6 虛擬機器(VM)系列,並開放私有預覽版,為次世代深度學習提供突破性的計算性能。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外媒報導,輝達Blackwell伺服器機櫃出現過熱問題,輝達要求供應商變更設計,但客戶擔心安裝會趕不上新的資料中心運作時間,引發市場熱議,對此,戴爾(Dell)執行長戴爾(Michael Dell)在社群平台X發文,「全球第一台GB200 NVL72伺服器機架現已出貨」,打臉該消息。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伺服器和儲存供應大廠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面臨下市危機,由於至今未仍出具10-K年報,也尚未找到新任會計師,本來依據那斯達克規定,11月16日為遞交年報的最後期限,但適逢週末,最後期限遞延至下週一(18日),但也有機會獲得延期,爭取數月時間達到那斯達克要求,但這已經讓美超微的聲譽受到嚴重打擊。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NVIDIA 今(13)日宣布與日本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合作,包括軟銀(SoftBank Corp.)、GMO Internet Group、Highreso、KDDI、Rutilea 和 SAKURA internet,採用 NVIDIA 的加速運算技術、網路技術及軟體來建構 AI 基礎設施,助力日本汽車、機器人、醫療保健和電信等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是方電訊(6561)公布2024年10月營收4.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2.7億元,增加1.3億元,增幅49.24%。2024年1至10月累計營收31.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26.9億元,增加4.7億元,增幅17.64%。此外是方第3季合併營收10.05億元,EPS達3.33元;季營收成長14.04%,不僅首度打破單季營收10億元關卡,也是連續5個季度刷新單季歷史新高,累計今年Q1至Q3營收27.6億元、EPS為9.73元,再創高峰。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根據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調查,NVIDIA將其Blackwell Ultra系列產品重新命名為B300系列,並計劃於明年主推B300和GB300等採用台積電CoWoS-L技術的GPU,這將大幅提升市場對先進封裝技術的需求。此次命名調整涉及將原B200 Ultra改為B300,GB200 Ultra改為GB300,並將B200A Ultra和GB200A Ultra分別改為B300A和GB300A。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美國處理器大廠AMD於10日在舊金山舉辦「Advancing AI 2024」實體及線上直播活動,由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主持,展示新一代AMD Instinct加速器、第五代AMD EPYC伺服器處理器,以及最新的網路與AI PC進展,彰顯其不斷擴大的AI解決方案生態系統。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企業正在尋找更強大的運算能力,以支援處理他們的人工智慧(AI)工作負載及加快處理資料,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在其舉行的 Oracle CloudWorld 大會宣布,推出第一個zettascale (10的21次方級)運算規模 OCI Supercluster。此叢集由 NVIDIA Blackwell平台加速,幫助企業使用超過 10 萬顆 NVIDIA 最新一代 GPU 來訓練和部署下一代 AI 模型。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在企業爭相採用生成式人工智慧(AI)與陸續推出各項新服務的情況下,對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需求也創下新高,GPU巨頭輝達(NVIDIA)宣布,使用Blackwell GPU 進行的首次測試結果,在 Llama 2 70B 上將推論效能提高四倍,而 NVIDIA Hopper 架構也在各產業 AI 基準測試中有著更為優異的表現。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GPU巨頭輝達將在28日美股盤後開出財報,由於8月全球股市一度大跌,雖指數近期已經回升,但是明顯疲弱許多,市場期盼輝達能再度給予全球AI供應鏈、甚至是科技產業希望,對此,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提出5點看法,認為輝達要在數據中心表現超越競爭對手AMD,為維持在該領域霸主的地位。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由翔耀實業策動發起,結盟是方電訊、美超微等戰略夥伴共同成立的台灣AI算力中心(AICC)今宣布正式啟動。AICC是亞洲第一座搭載 H200 核心設備的算力中心,首期將建置包含128台H200計算加速晶片在內的溫水水冷式GPU伺服器,總算力規劃為 46.54 PFLOPS,估計可搶進全球超算排名第20至25名之間,預計今年Q4起提供國內外客戶AI算力服務,總體目標將完成256台最新運算功能伺服器建置工程。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AI浪潮的前端、GPU巨頭輝達(NVIDIA)將在美國時間週三(28日)盤後發布最新一季財報,市場樂觀預估輝達第二季度的營收能否逼近300億美元關卡,雖然輝達股價逐步朝前高前進,但隨著市場觀望氣氛濃厚,週一(26日)收跌2.25% ,外資分析師警告,市場過於樂觀的情緒將是最大風險之一。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AI晶片巨頭輝達近期被爆料下一代Blackwell架構GPU出貨遞延,主要是因為晶片設計瑕疵,最嚴重喊到延遲一季,但外資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首批Blackwell晶片頂多就延遲4到6週,遞延出貨的缺口應該會由輝達H200填補。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AI晶片競爭激烈,在創辦人黃仁勳帶領下,GPU巨頭輝達以提供H100、H200晶片,加上完整的AI伺服器供應鏈,站穩高市佔率地位,AMD則是以MI300 系列與之抗衡,最新市場消息指出,AMD以 49 億美元收購美國伺服器供應商 ZT Systems,外媒評論,不僅是AMD想要擴張業務,更是加強與輝達競爭的底氣。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5日發布重訊指出,以新台幣171.4億元購入群創光電的南科4廠5.5代廠房,取的目的為營運與生產使用。對此,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觀察,目前台系面板廠仍有不少較小世代的產能,這些產能過去主要生產IT面板與中小面板,隨著競爭對手的大世代產能不斷擴充,台廠的小世代線越來越難與大世代產能競爭,促使這幾年台廠開始邁向轉型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