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要中國善盡社會責任!陳方隅:更貼近中華民國派的聲音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在國慶大會上發表演說,論述延續5日國慶晚會,強調中華民國已存在113年,強化兩岸、兩國互不隸屬之事實,並喊話中國與台灣共同善盡國際責任。對此,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賴清德的演說主軸明確,連結到1912年,更貼近中華民國派的聲音,是努力想對中華民國派、深綠獨派喊話,讓更多人可以接受現在的中華民國。
【記者葉家瑋/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今在國慶大會上發表演說,論述延續5日國慶晚會,強調中華民國已存在113年,強化兩岸、兩國互不隸屬之事實,並喊話中國與台灣共同善盡國際責任。對此,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賴清德的演說主軸明確,連結到1912年,更貼近中華民國派的聲音,是努力想對中華民國派、深綠獨派喊話,讓更多人可以接受現在的中華民國。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台灣藝人紛紛近日表態挺統一,總統賴清德表也表達不捨,盼國人能諒解藝人的不容易,重點是心裡在想什麼。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他認為賴清德釋出非常大的善意,並且以一個溫暖的方式包裝這件事,面對中共強迫台灣接受統一和一中原則,賴清德以柔性的方式回應,也是一種試探,不可能整天都在扮黑臉,是一種回應的策略,因此他相當肯定賴清總以總統的高度發表這樣的談話。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20日甫上任發表就職演說,中共方面便稱要阻擋台獨勢力.對台灣周遭發動環台軍演,更逼迫台灣藝人必須表態挺兩岸統一;賴清德也對此希望國人諒解藝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中共長期以來一貫的手法就是逼迫台灣、全世界的私人企業等,因此這件事要譴責的對象非常清楚,就是中國;不過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則認為,賴清德稱「諒解」,恐是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耳光;而後續中國一定會有其他作為,用以壓縮台灣的生存空間,「中國大陸會像擠果汁那樣,慢慢把你擠乾。」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新任總統賴清德20日正式宣誓就任,在完成交接儀式後,並發表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為題的就職演說。賴清德此次的演說分為七大部分,從內政談到兩岸外交、產業發展等。清大社研所副教授陳明祺認為,賴清德從內政、兩岸到國際皆有完整鋪陳,特別在兩岸上展現實質誠意;東吳大學政治系陳方隅指出,前總統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對中國釋出極大的善意,然而中國的回應卻仍然只有震怒與批評,由此可知無論總統表達什麼立場,中國的批評都不會停止。對中國而言,中華民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台獨」,台灣的在野黨實在不應該持續跟著中國隨之起舞。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準總統賴清德今天(25日)公布新內閣與國安人事,確定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轉任國防部長,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第7位人文部長。台灣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新政府內閣人事有2大象徵意義,國防外交與兩岸關係延續蔡英文路線;內政、經濟、社福等進用新人才是為穩定內政、衝刺經濟。至於顧立雄,賴中強認為有一個文人部長成為職業軍人與全民之間的溝通至關重要,大膽起用文人擔任國防部長,有其時代意義。
【陳奕棋/綜合報導】2024總統大選後國內政壇的重頭戲之一是立法院長會由誰出任?藍營力推聲勢最高的韓國瑜,不過卻殺出程咬金傅崐萁要搶龍頭大位,傅崐萁昨(1/21)更大動作提國會改革5點主張。不過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則痛斥,傅崐萁花蓮王傅崐萁的爭議都是「十億來、十億去的」,還跟太太徐榛蔚「假離婚」被判有罪裁罰100萬元,這樣的人談國會改革?他酸爆說簡直如同述說「普丁最愛和平、柯文哲最科學咧」。
【陳奕棋/綜合報導】2024總統大選1/13剛塵埃落定,台灣位於太平洋地區的邦交國諾魯,今天(1/15)迅速宣布和我國斷交,消息傳回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解讀,中國政府鐵了心就是要對民進黨鐵腕,台灣人不要再天真相信中國國民黨和柯文哲的那些說法了,更怒斥中方「泱泱大國然後處處玻璃心」!
美國聯邦眾議員蓋拉格等多名國會議員本週訪問台灣,BBC報導,美國議員訪台頻率增加,顯示華府和北京之間關係產生多大變化;學者指出,這是公開展現對保護台灣的承諾。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9日)公布最新政黨認同民調,顯示民進黨的認同者現在剩30.5%,等於流失207萬人;反觀國民黨還增243萬人。對此,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解讀,政黨認同是「長期」態度,因此民進黨的認同度下滑,是顯示綠營支持者認為民進黨表現不好,才不願表態;長期來看,藍綠兩黨基本都有30%至40%左右的支持度,因此這是正常的「政治浪潮」。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中華民國憲政史上,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闖關失敗,同意票數離通過門檻仍有397.2萬票的遙遠距離,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社會對年輕人存在嚴重的年齡歧視,部分政黨又在群組反動員,搭配四散的假訊息,讓「18歲公民權」蒙上陰影,這次結果證實未來任何修憲案,都會困難重重。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中共20大在10月落幕,外界也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來對台的態度為何,且是否有可能武力犯台。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指出,中國並不急著武統,台灣仍要小心應對;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更提醒,台灣要做好萬全準備。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降低投票年齡的呼聲在台灣已逾20年,今年3月立法院會109位出席立委「高度共識」讓攸關18歲公民權的憲法增修條文修正草案三讀送出,並將在明天(26日)進行公民投票複決,假如獲超過961萬9697同意票,我國將迎來廢止國大代表後的首次修憲。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我國史上首次交付公民複決的「修憲案」,將併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在11月26日進行投票,此次修憲攸關投票年齡是否從現行的20歲降到18歲等,牽動逾41萬名青年投票權,與此同時,社會擔憂的聲音持續存在,學者分析,年輕選票浮動性高,假若修憲過關,對社會絕對是正面影響,刺激政黨向下札根並端出年輕人在意的政策牛肉。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低薪貧窮」青年最痛!台灣智庫今天發布「台灣青年政策意向調查」,18歲以上民眾最為關注「婚生與長者照護」與「貧窮低薪」問題。開南大學前副校長黃適卓表示,青年發展署現在放在教育部底下,不足以處理青年問題;應該提高處理青年政策的部會層級,至少提高到二級機關。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則建議,透過政府組織調整及《青年基本法》的提出,希望能有更系統性的解決。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九合一大選昨(26日)落幕,全國22縣市議會總席次910席,應選名額比2018少2席,其中367席由國民黨奪下,民進黨當選277席,民眾黨14席、時代力量6席,無黨籍議員227席,其他政黨19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