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修女膝關節退化難「跪禱」 這療法讓她「年輕好幾歲」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90歲的修女奶奶年輕時陪伴育幼院兒童長大,隨著年紀增長,膝關節退化越來越嚴重,不僅無法跟小朋友跑跳,甚至連每天例行跪禱儀式都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就醫治療,經評估後,醫師考量患者對手術開刀接受度低,建議採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AI Cells),一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讓她笑說:「感覺年輕許多!」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90歲的修女奶奶年輕時陪伴育幼院兒童長大,隨著年紀增長,膝關節退化越來越嚴重,不僅無法跟小朋友跑跳,甚至連每天例行跪禱儀式都感到力不從心,不得不就醫治療,經評估後,醫師考量患者對手術開刀接受度低,建議採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AI Cells),一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讓她笑說:「感覺年輕許多!」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逐漸轉涼,越來越多民眾感覺關節僵硬不適。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表示,秋冬季節容易使血液循環變差,導致關節不適的問題增加。很多人一旦出現關節疼痛、卡卡或有沙沙聲時,往往是因為關節液不足。林醫師提醒大家,適時補充葡萄糖胺和龜鹿雙寶,並調整生活習慣,能有效減緩症狀,避免關節退化加劇。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成立36年的台中瑪利亞基金會,每年提供7千多個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相關服務,當年由創辦人小兒科醫師莊宏達一手照護的瑪利亞天使,也慢慢邁入中老年,面對比一般人更早出現的骨質疏鬆問題。骨科權威李光申醫師特別提供照護人員專業衛教諮詢,希望讓身障者得到更專業的照護,同時也教導患者如何改善關節退化,未來更將加入義診團隊,為瑪利亞身心障礙者服務。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關節健康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隨著現代生活型態的變化,愈來愈多年輕人也開始面臨退化性關節炎的威脅。台中光田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指出,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時間姿勢不良、飲食不均衡以及過度運動,都是加速關節磨損的主要原因。想要延緩關節退化的速度,除了適度運動與維持正確姿勢外,飲食習慣也是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57歲的陳女士自幼患有左膝關節內彎,但由於情況輕微,早期並未影響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症狀逐漸加重,多年前她開始感到左膝隱隱作痛,並前往診所和醫療院所接受打針及藥物治療。近期,陳女士的疼痛感明顯加劇,上下樓梯及蹲下起身時更是刺痛難耐,走路出現跛行,甚至需要拐杖輔助,生活品質大幅下降。轉介至台北慈濟醫院後,骨科洪碩穗主任透過X光掃描發現,陳女士左膝關節內彎已達15度,導致膝軟骨長期磨損並發炎,診斷為左膝關節內翻且退化,遂安排進行3D列印客製化脛骨截骨矯正手術,成功解決陳女士長期的困擾。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20歲的男大生熱愛籃球,日前上籃因落地不慎,猛然聽到「啪」一聲,返家後膝蓋開始腫脹,隔天連下樓梯及走路都寸步難行,就醫後確認是十字韌帶撕裂。他擔心籃球夢一夕破碎,經評估後採用「前十字韌帶重建合併前外韌帶固定術」,不僅提升膝蓋穩定度,也降低復發風險,讓他又能馳騁球場。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1名高齡91歲的阿公,平常都和妻子下田務農,當作養生保健運動,年初他的右腳開始痠痛,原本想靠藥物治療,沒想到情況沒改善,上個月甚至要靠輔助器才能行走,後來到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治療,發現他膝蓋關節退化,合併內翻變形,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隔天就能下床,2天後能爬樓梯,阿公說:「捨不得太太一個人下田工作,所以我一定要好起來。」
【特別企劃】56歲「國民媽媽」林美秀是首位獲得台灣三金影展(金馬獎、金鐘獎、台北電影節)女配角獎的第一人,2014年閃婚嫁給小14歲的攝影師男友張熙明,姊弟戀成為佳話。演技精湛的她,在38年前其實是以舞者的身份出道,曾為藍心湄伴舞長達8年,而後成為舞台劇演員,因拍枇杷膏廣告扮演孟姜女哭倒長城經典畫面走紅,轉戰演藝圈。去年底,林美秀參與民視《鬥陣大廟埕》演出時,扛轎踩過鞭炮行動自如,絲毫看不出來她已年過半百,不過,日前她受訪時曾自爆,3年前疑因睡覺時做夢跌下床,造成造成舊疾復發疼痛難耐,經歷了夜不成眠的悲慘人生!
【李芷妤/台北報導】國人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約15%,近年來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其中以運動愛好者為主要族群。中華女籃隊教練錢薇娟縱橫體壇25年,積年累月運動傷害的刺骨疼痛,40歲前雙膝就開過三次刀,因軟骨快被磨盡導致無法蹲、下樓梯困難,今年首度嘗試脂肪幹細胞治療,目前膝功能和疼痛均大幅改善。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換人工關節或症狀治療不再只能二擇一!57歲吳先生從小到大學都是籃球健將,多年累積運動傷害讓膝關節提早退化,各種治療都做過仍無法緩解疼痛,又覺得換關節太早,去年九月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如今能夠上健身房、四處旅遊,影像檢查也顯示軟骨確實再生。
【地方中心/台南報導】前總統陳水扁女婿、骨科名醫趙建銘,今年4月假釋出獄,回歸社會17天便重披白袍回到原本服務的麻豆新樓醫院,而開設的診所則於7月底低調開幕。《壹蘋》直擊,診所「空巢」1年半後再出發,人氣不減,冷門時段仍有9成滿,但麻豆新樓的診量卻受到衝擊,僅全盛期的一半左右。
英國的英格蘭足球總會和職業足球員協會(Professional Footballers' Association, PFA)委託的研究發現,職業足球員退休後診斷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幾乎是一般人的3.5倍。
【記者曾雪蒨/台中報導】台中一名54歲貴婦,近年飽受膝蓋退化關節疼痛困擾,友人介紹到一家診所接受異體幹細胞治療,治療3次花了10萬元,但膝蓋沒好,倒是眼睫毛變長變濃密就像卡通貝蒂娃娃,最後連打針部位都紅腫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疑似對異體幹細胞排斥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大腿腫到像麵龜,幸好施打抗生素才消腫。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幹細胞一直是再生醫療的熱門關鍵詞,但倫理問題難解,長庚、史丹佛團隊轉而嘗試利用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釋出的外泌體進行治療,醫師表示,外泌體是幹細胞分泌物,並非活細胞,面臨的倫理問題相對少,且攜帶不同細胞訊息的外泌體,有望用於不同的症狀治療,如腦中風、阿茲海默症等,發展潛力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4歲蔡先生近年膝蓋經常疼痛、走起路來關節像「落鏈」,後期爬樓梯比登天還難,今年3月換右膝,術後關節仍卡卡,「好像不是自己的膝蓋」,半年才恢復正常狀態,且10月又輪到換左膝,自費11.5萬元選擇智能機器手臂輔助,大幅降低疼痛感,術後不到2個月就行走自如。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百分之1.3,目前新生兒都會進行理學檢查,而多胞胎、家族史或臀位產等則為風險因子,醫師指出,6至8周大是治療的黃金時期,也呼籲家長,如使用包巾的話則要避免把小朋友的腿包住;成人如再出現疼痛症狀時,嘗試盤腿或翹二郎腿更疼痛,就可能就是髖關節問題,應就醫請醫師評估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20歲的女大生小呈(化名)熱愛跳舞,但髖關節發育不良,曾讓她半夜痛醒,醫師指,這讓她的髖關節承受比一般人多10倍以上的壓力,台北榮總透過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增加髖關節穩定程度及增加受力面積,術後6周就不用拄拐杖,而據統計,這項技術也能讓8成患者在30年內免再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記者趙大智/台北報導】56歲伊正最近正拍攝三立8點檔《一家團圓》與電影《角頭》,讀者向《壹蘋》爆料昨晚在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看到伊正默默去手術,「看起來好落寞、好可憐,可是也好帥」;對此伊正回說:「沒有手術,我是因為膝蓋磨損,在三總疼痛中心看診,拍戲已經2天2夜沒睡覺,加上膝蓋要打針所以穿運動褲,可能才會覺得沒精神吧。」
【記者王文傑/花蓮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約有350萬人受膝關節疼痛之苦。花蓮慈濟醫院針對2到3級的退化性關節炎病患,利用骨髓中的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來誘導細胞修復。花蓮慈濟醫院總顧問暨骨科醫師李宏滿說:「希望在不手術的情況下,來保住病人原有的膝蓋。」
【記者周庭慶/台中報導】「台灣之光」王建民2008年在紐約洋基隊時,曾因跑壘造成右腳掌蹠跗關節韌帶拉傷,台中1名30歲男子「小豪」,則是在跑馬拉松造成腳掌蹠跗關節韌帶受傷,經過微創鋼釘固定手術治療及6週的石膏保護,醫師估計約需半年才能恢復正常生活。醫師提醒,民眾若有持續腳掌疼痛、腫脹無法站立,千萬不要以為冰敷後就好,需積極尋求專業骨科醫師進一步詳細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