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男筷子老是拿不穩被老婆罵 竟是糖尿病引發神經病變
【記者鮮明/彰化報導】52歲陳先生在門診抱怨他老婆老罵他吃飯時筷子常掉地上,他也覺得奇怪,右手腕怎麼無力麻木,就醫發現竟是糖尿病引發的周邊神經病變。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嶸洲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自知或不在乎,常引發神經病變難以回復,不得不慎。
【記者鮮明/彰化報導】52歲陳先生在門診抱怨他老婆老罵他吃飯時筷子常掉地上,他也覺得奇怪,右手腕怎麼無力麻木,就醫發現竟是糖尿病引發的周邊神經病變。衛福部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嶸洲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不自知或不在乎,常引發神經病變難以回復,不得不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疫苗受害救濟最新審議結果出爐!本次獲賠金額前兩高是台北40多歲男和宜蘭40多歲女,分別接種AZ和莫德納疫苗後出現臉麻、視力模糊、複視與走路不平衡,就醫檢查均顯示神經病變,依序確診脫髓鞘疾病、米勒費雪症候群,惟症狀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性,各賠償17萬元、12萬元。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47歲葉姓男子去年底在密閉空間以火爐燒炭取暖,卻不慎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經送往童綜合醫院搶救,住院5天即康復出院,沒想到,1個月後竟出現無法說話、動作遲緩、認知障礙等情況,甚至大小便失禁,家人連忙將他送醫,檢查後確診罹患遲發性神經病變,經院方密集施以高壓氧治療,終於逐漸恢復正常。
【黃博勝/綜合外電、中央社】根據今(7/4)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注射減肥針胰妥讚(Ozempic)與維格威(暫譯)(Wegovy)的人,罹患一種眼部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而這種疾病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林士為/綜合報導】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ㄧ,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醫師黃軒表示,有沒有糖尿病先注意雙腳變化就知道,若出現5種狀況不可忽視,及時就醫。
【記者林則澄/台北報導】在金融業任職的34歲許小姐,經常如廁不到半小時又有尿意,還在半夜數度因此驚醒;有攝護腺肥大病史的71歲李先生,發現尿意又急又猛,屢次趕到廁所都快漏出尿來。醫師對此提醒,膀胱過動症常於季節交替期間發生,患者女多於男,減少攝取刺激性食物並且適量飲水,會對治療病情很有幫助。
今天發表的一項重大新分析指出,中風、偏頭痛和失智等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已超越心血管疾病,成為全球人口首要健康不佳原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出爐!新北市40多歲林先生接種AZ新冠疫苗後四肢麻木無力,檢查結果顯示多發性神經病變,確診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獲賠40萬元。還有一名新竹50多歲王小姐先後接種AZ和莫德納疫苗,皆因全身起疹而住院治療,獲賠2萬元。
【記者林秭渝/台北報導】 48歲的女星唐玲2019年罹患胃癌第四期,之後因癌細胞轉移,也必須摘除子宮和卵巢,目前胃僅剩下原本的3分之一,唐玲勇敢抗癌成功,新年伊始就榮獲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及關懷心臟病童協會防癌及健康親善大使雙代言。2年多前被醫師評估可能只剩下3到6個月的壽命。最終憑藉勇氣及信心抗癌成功,被視為健康典範。
【吳坤芝/綜合報導】57歲香港女星周海媚11日病故,多年前傳周海媚罹患紅斑性狼瘡,她曾上節目否認,並稱自己是血小板偏低。日前網傳一份疑似她的急診病例,記載病史包括高血壓、系統性紅斑性狼瘡。醫指出,紅斑性狼瘡的表現非常多樣性,醫界稱為「千面女郎」,其中血液系統方面的問題占了85%。
【吳坤芝/綜合報導】57歲港星周海媚昨(12日)證實11日過世。過去傳出她曾罹患紅斑性狼瘡,停工2年治療,近期又網傳她因紅斑性狼瘡入院。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指出,「紅斑性狼瘡是一個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就是預告著它容易全身器官衰竭的結局」,當發動攻擊時,會有血栓、血尿、肺泡出血等症狀,有可能全部一起來,冷不防的發作,常讓患者家人心碎。
【李芷妤/台北報導】別以為眼壓正常沒有青光眼風險!醫師表示,青光眼主要危險因子,除了高眼壓與視神經盤不穩定的血流供應之外,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年長者皆是高危險族群,所以不少患者確診青光眼時,其眼壓在正常範圍內。
【李芷妤/台北報導】全台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破250萬,然而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還有約23萬人未察覺自己已罹患糖尿病。醫師提醒,糖尿病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仍有跡可循,最常見就是吃多、喝多、排尿多卻體重減輕。糖尿病容易引發心衰竭及腎臟病等多重共病,中風機率比一般人多3倍,控糖刻不容緩。
【記者吳慧芬、凃建豐/高雄報導】星雲大師昨(5日)下午圓寂,享耆壽97歲,他曾兩度中風,於90歲時開腦,手術雖成功,但畢竟年事已高,有三高、糖尿病與腎病等多重疾病,每周得到長庚洗腎3次,此次是在農曆年前住院,意識已混沌,親近弟子早有心理準備,昨下午3點多,以車子載他回到他心心念念的佛光山,於傍晚5點在頌經聲中圓寂。
【李芷妤/台北報導】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頸後傳來一陣陣疼痛,酸麻感不僅蔓延至頭部,甚至肩膀、手腳也感到麻木,小心!低頭族常見的「枕神經疼痛」可能找上你了。醫師提醒,頸椎應避免長時間過度前彎或後仰,每30分鐘建議稍作伸展及活動,以維持肌肉血液循環。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身上疹子越摳越多,越抓越癢,可能是棘手的結節性癢疹!台大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病史或家族史、長期洗腎、糖尿病、HIV感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為高風險族群,臨床曾有病友全身冒出上百顆結節癢疹,嚴重影響睡眠,也容易併發精神疾病。食藥署在今年10月通過核准生物製劑將成為治療新利器。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全世界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都是老年人主要神經退化性疾病,台灣大學歷經6年時間,建成台灣第一個腦庫、今揭牌,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腦庫的成立相當重要,就是要讓健康的人預防腦疾病產生,不幸有腦疾病的人能早期發現、正確治療,如果是末期也可以研究相關藥物減少惡化,台灣腦庫代表人謝松蒼盼政府挹注經費支持腦庫,衛福部長薛瑞元允諾,會撥款支持腦庫維持運作外,還有科學計畫可申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罕見紫質症花11年才確診,58歲王小姐起初腹痛以為是腸胃問題,未料後來每月身體劇痛到掛急診,體重暴瘦30公斤,轉診各科做了各種檢查都找不出病因,最終全身癱軟、無法講話,但她不放棄希望,參與台中榮總新藥臨床試驗,幸運不再發作,恢復生活功能,該成果也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糖尿病、病毒感染、三叉神經病變、外傷皆會損害視神經,然而迄今無有效療法修復視神經。台大醫院及台灣大學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證明,移植後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是相關醫材首次被證實的強大療效,吸引哈佛大學合作,未來盼應用於其他周邊神經。
【許潔如/綜合報導】「懇求大家幫我一起集氣,希望孩子沒事!」一名母親焦急地在臉書發文,表示女兒在感冒後突然腿軟,從樓梯上跌下,送醫後醫師懷疑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必須抽脊髓液進行檢查,並簽病危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