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蔡明劼曝光的三張大腿部位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影像,第一張是40歲的三鐵選手,可以看到飽飽的肌肉(灰色處),與少量的脂肪組織(白色處),而第二張是缺乏運動的74歲老年人,明顯可見已萎縮的肌肉組織,已大量被脂肪組織取代,即使大腿外觀粗細一樣,卻明顯流失肌肉含量;第三張則是74歲的三鐵選手,腿肌看起來與40歲的三鐵選手無明顯差異。

​蔡明劼解釋,人體一般在40歲之後,肌肉量會逐年衰退約1%,10年間就會衰退10%。而多出來的空間往往會由脂肪填補。但在積極運動的情況下,人體即使到了70歲,仍可維持接近40歲的肌肉量。

蔡明劼指出,缺乏運動和積極運動的人,兩者的體重可能差不多,但體內組成已經完全不同。

他藉此提醒民眾:「你現在的行為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若完全不運動,整天幻想吃蛋白粉就能長肌肉,那麼老了恐怕變成肌少症患者,在病床上度過餘生。

若現在就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尤其是進行有強度、有重量的訓練,最能刺激你的肌肉成長。即便只做有氧運動,也能維持起碼的肌肉量。這樣老了之後就不必坐輪椅,還能到賽場上和別人拚搏,呼籲民眾做什麼運動都好,開始運動就對了。

醫師曝光三張大腿部位的核磁共振影像,提醒民眾持續保持運動。翻攝自蔡明劼醫師臉書
醫師曝光三張大腿部位的核磁共振影像,提醒民眾持續保持運動。翻攝自蔡明劼醫師臉書
延伸閱讀:世壯運登場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健身房認識高職男交往 她殘酷說出學歷的真實差距:真的不推高低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