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的監測數據,全國近四週(第34至37週)共接獲106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數量也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最常見的發生場所為餐飲和旅宿業,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中,諾羅病毒的檢出數量最多,共20件,占48.8%;其次是腸炎弧菌,共15件,占36.6%。

推薦新聞:中國爆紅蠟瓶糖流竄台灣 食藥署曝含色素或工業蠟!籲民眾勿食用

疾管署指出,最近的腹瀉群聚案件中,諾羅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此病毒可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與病人接觸(如分享食物、器皿或接觸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而感染,經常導致校園、餐飲和旅宿場所的大規模群聚事件。諾羅病毒傳染力強,潛伏期約24至48小時,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及發燒,幼兒、老人和免疫力差者的症狀可能更為嚴重。感染者應充分休息,補充水分和營養,並注意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以降低傳播風險。

疾管署進一步呼籲,民眾在如廁後、進食或備餐前,應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食物存儲和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且食物應徹底煮熟,尤其是蚵類等帶殼水產。餐飲和團膳業者應做好廚房環境的消毒和清潔,並注意工作人員的衛生及健康狀況,若有疑似諾羅病毒感染者應暫停工作,並待症狀解除48小時後再回崗。對於病患污染的器物表面,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進行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時應佩戴手套和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強調,往年腹瀉高峰可能出現在中秋節後的2週,今年也預計將再2週後達到腹瀉疫情高峰,每週就診人數將上看15萬人次,隨後人數將逐漸下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顧客一次花20幾萬!百貨咖啡日賣夯品破千個 最新「紅酒味」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