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若配偶收入足以支撐家庭,高達80.6%的職場爸爸表示願意當「家庭主夫」,但若真要離開職場,他們平均認為這份工作應值月薪5.1萬元,相當於基層主管等級。
這份調查凸顯一項長期被忽視的矛盾:傳統家庭勞動幾乎由女性無償承擔,卻常被視為「不事生產」,進一步壓低單一性別的社會地位;如今當男性置身相同位置,卻能坦然為這份勞動「標價」。
這不只是角色情境的對調,也揭露女性長年所處的制度性不公,無酬的付出,還得被貼上「沒有工作」的標籤。

調查中也顯示,若女性薪資高於配偶,有77.1%的職場爸爸坦言會感到壓力,反映出另一層困境:即便社會表面上對「女性工作」表示支持,但當權力與資源重新分配,父權社會底層的價值觀仍讓不少男性難以接受女性「賺得比自己多」,女性的成功,反而成為另一種張力的起點。
同時,當家庭不再只是女性的責任,而男性開始面對「離開職場」的選項時,家庭角色的社會期待也開始鬆動;不過,角色認同的重組並不容易,從「經濟支柱」到「家庭照顧者」,男性可能面對來自傳統觀念、同儕文化乃至自我價值的多重衝突。
在性別角色流動的年代,男性願意投入家庭照顧,無疑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但當家庭勞動第一次被放上「價碼」,數據背後是我們能否真正看見,那些默默承擔、無聲付出的日常,是如何構成社會最堅實的支撐。

延伸閱讀:壹短蘋

必勝客「黃金榴槤比薩」睽違6年回歸!再戰每10秒賣一片瘋狂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