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怡珣主任醫師指出,腕隧道在手腕掌側,是正中神經與肌腱通過的地方。若經常使用手腕,像廚師、美髮師、木工等,容易讓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導致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半無名指麻痛,嚴重可能手指無力、肌肉萎縮。女性罹患率比男性高3到10倍,好發年齡在40至60歲,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手腕受傷者風險更高。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YouBike傷害險千人理賠碰壁!摔到濺血斷牙不夠 難道「你死我亡」才賠(獨家)

治療方面,輕中度多先採用保守療法,如吃消炎藥、注射類固醇或戴手腕副木。若已有肌肉萎縮,就要進行手術。洪怡珣主任表示,正中神經解離術是在超音波導引下注射葡萄糖水或生理食鹽水,幫助神經減壓,多數患者一次就有改善,但仍需維持正確姿勢,避免復發。

洪怡珣主任醫師提醒,預防腕隧道症候群,要避免長時間握緊東西或手腕重複出力。長時間用電腦的人,手腕應與前臂平行、前臂要有支撐。平時也可練習「肌腱滑動運動」,幫助神經滑動,減少手麻與疼痛風險。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怎樣才能勸一個人少喝酒? 研究發現這種說法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