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1日召集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報業雜誌相關公、學、協會,以及兒少團體、學者專家與通傳會、文化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門代表,但公布的內容實在乏善可陳,不僅何謂「足以辨識」完全無共識,甚至強調媒體報導時應「尊重被害人及家屬感受,避免對行為人未審先判、避免激化大眾情緒與對立」,對於此類事件扮演揭露惡狼角色的媒體如此告誡,實在可笑。

媒體有報導新聞的自由,對於此類事件,讀者也有「知的權利」對於此類事件能否報導、該如何報導,除了在實務上執行困難,在遇上事件時更因讓媒體自律機制啟動,並且一同扮演揪出惡狼並嚴懲的角色,我們才能為孩子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台灣。

火線話題 | 壹短蘋

這篇報導屬於「 壹短蘋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壹短蘋|當「正義之神」被心魔控制 黃國昌2026政治路蒙上陰影
  2. 壹短蘋|iPhone 17 Pro橘色之爭 是塑膠桶還是愛馬仕
  3. 壹短蘋|黑水沖垮家園、人命待救!藍綠卻還在噴口水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短蘋|當「正義之神」被心魔控制 黃國昌2026政治路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