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表示,國內校園營養午餐食米來源以2大類為主,公糧米、產銷履歷米,這些食米均以市售價格的五折供應給學校及校園午餐團膳業者,這些食米不但是半年內碾製的新鮮米,品質規格都在CNS國家標準二等以上,且農藥殘留檢測合格。
為了讓高品質的好米能呈現最好的口感,讓孩子愛上國產米的好滋味,農糧署特別委託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陳時欣教授以科學化方法建立團膳食米儲存及烹調供膳標準化流程,經調查354家營養午餐供膳超過1,000人次的學校,發現煮飯設備以「蒸氣型蒸箱」為主,因此以北中南東各區校園午餐產銷履歷糙米及白米為實驗樣品,以蒸氣型蒸箱的煮飯條件,使用科學化方法分析不同試驗條件的米飯在質地分析、口感、水分含量及色澤的差異,建立可提升午餐食米口感的標準化作業。
結果顯示,大宗團膳製備的煮飯條件和家庭烹煮不同,食米經過清洗後,白米不需浸泡,糙米則可在前一天洗米放置冷藏16小時,或於烹煮前以60℃熱水浸泡30分鐘,而加水量也有黃金比例,團膳大量製備時,加水量不宜過多,低年級喜好口感偏軟,米水比建議為1:1.1,高年級喜歡粒粒分明米飯,米水比建議為1:0.8,進蒸氣蒸箱烹煮也要控制蒸氣輸出壓力7kg/cm2以上,烹煮45分鐘後關閉熱源,繼續燜飯20分鐘,送餐到教室後,請學生於打飯前進行鬆飯動作,使米粒間水分達到平衡狀態,午餐食米香Q口感即可完美呈現。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陳時欣表示,團膳與家庭光是洗米就不同,家庭用手洗很溫柔,但團膳使用機器外,洗的時間又太長,造成米洗完後就碎掉了、吸水量多,影響口感,若是又用平常的水量烹煮,造成米飯太軟爛;另外,飯煮完後需要有一段時間後段熟成,送飯溫度要維持在60°C,飯箱下方比較軟爛、上面乾鬆,所以藉由鬆飯可達到平衡。
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表示,公會也參與計畫,從東部米、西部米各產區的米,將水份、採收的時間做比對,提供建議蒸氣的汽鍋其壓力、熱度所使用的水分跟初期浸泡要多久,讓團膳業者有SOP依循,讓學子喜歡吃好吃的台灣國產米。
過往團膳業者都是依造經驗值煮飯,若換了產區的米後,前幾天都會讓學校覺得今天的米太硬或太軟,有了操作手冊,業者可依循操作,就可達一定品質。
現在國人普遍喜歡吃精緻澱粉,如麵條、麵包,但台灣稻米相當好,開立5天的菜單,會有4次有白米飯,也會搭配藜麥、芝麻等更豐富,確實現在學生不愛吃白飯,把飯煮的更好吃,並透過菜色搭配,讓孩子食用白米需求增加。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