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每年30萬人用顯影劑

根據健保署資料,我國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造影並使用顯影劑者,約有4.3萬人,而進行磁振造影(MRI)並使用顯影劑人更多達26.2萬,且近3年來有持續增加跡象。

此外,健保署統計也顯示,近3年來健保檢查、檢驗費用申報點數逐年增加,自2019年的915.7億點增加到去年的939.1億點,CT與MRI分別佔相關費用申報點數的11%與7.6%,並在去年申報點數分別達到105.8億點與71.5億點。

相關新聞台人狂做造影檢查 「超級大戶」全年照69次!做CT與MRI年花健保180億

使用風險多!顯影劑恐害血栓增加 聽腎臟醫4要點保平安

 

證實顯影劑提高失智機率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說,根據以往統計,台灣每年新增長期透析的洗腎人口約1萬人,且第一次透析前2周、曾露暴顯影劑的比例高達24%,另有多項研究指出顯影劑對腎臟帶來的風險,而腎臟病變多與小血管有關,且有研究證實腎臟常伴隨腦部小血管傷害,因此推測顯影劑除會造成已知的腎臟傷害外,可能也對失智症的發生有影響。

為了解顯影劑與失智症關係,吳明儒表示,他和研究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先收集2001年所有30歲以上、約1100萬筆資料,再排除收案前已曝露過顯影劑、做過腦部檢查、已患失智症、有中風病史的族群,及資料不完整的個案,接著整理出收案後10年內有用過、沒用過顯影劑者各約146萬人,並追蹤這2大群人這段期間發生失智症的情形,結果發現,做過顯影劑檢查者,10年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比沒做過者高出1.09倍。

我國每年接受磁振造影(MRI)並使用顯影劑人數多達26.2萬。趙世平攝
我國每年接受磁振造影(MRI)並使用顯影劑人數多達26.2萬。趙世平攝

血管性失智和顯影劑關係更強烈

此外,失智症分為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後者與顯影劑的關係更強烈,這項研究發現,若曾有顯影劑暴露,血管性失智的發生率會比未暴露者超出3.66倍。血管性失智和顯影劑關係更強烈。

吳明儒說明,顯影劑造成失智症發生,可能是其讓血液變得更黏稠,進而提高血栓形成機率,且顯影劑對於部分血管具有毒性,因此有潛在小血管問題者,使用顯影劑後更易受傷,這也和血管性失智的學理一致。

另吳明儒提到,有放射科醫師進行腦部檢查時發現,部分病人使用顯影劑後,腦部會有顯影劑滲透的情況,但照理來說,腦部受到「血腦屏障」保護,不應有此現象,推測可能是病患先前已有腦部受傷或其他原因,導致血腦屏障不夠完整,這時若又讓顯影劑直接影響腦部,才造成失智病風險上升。

全台每年30萬人打顯影劑。趙世平攝
全台每年30萬人打顯影劑。趙世平攝

新型顯影劑仍會提高失智風險

針對年齡相關風險分析,吳明儒說,全台約30萬人患失智症,其中阿茲海默症約占54%、血管性失智症23%,其他約10%是混合因素,而在沒有暴露顯影劑的族群中,30至49歲失智症發生機率為0.01%、65到74歲為0.85%,有顯影劑暴露的族群則分別是0.09%與4.55%,雖整體發生率不高,但數據顯示,年輕時若用過顯影劑,帶來的失智風險還高於老年才用顯影劑。

對於顯影劑的使用,吳明儒強調,現在臨床使用的顯影劑已較早年進步許多,大多是等滲透壓、非含碘顯影劑,但仍會提高失智症風險。

多喝水、多排泄自保

不過吳明儒也強調,民眾不必恐慌,最重要的是做好使用前、後的保護措施,使用前多喝水、使用後多排泄,減少顯影劑在體內的殘留時間,並和醫師多溝通、了解有無檢查必要,若有替代方案,就不急著做顯影劑檢查。

吳明儒呼籲,所有醫師都應注意顯影劑的使用風險,除已知對腎臟、腦部副作用外,還要注意老年失智的可能性,也建議所有醫療系統對顯影劑使用抱持更嚴謹態度,未來若有更好的材質協助診斷,也希望能提供給病人使用。

健保署長李伯璋坦言,相關費用對於健保來說是非常沈重的負擔,且近期檢驗資料發現,有病人甚至一年做了69次的電腦斷層,平均每周做超過一次,過多的輻射曝露更可能加重影響病患健康,也消耗大量健保資源,連帶恐導致其他醫療行為無法取得合理給付,是亟須檢討的問題,盼疫情趨緩後盡快落實部分負擔、使用者付費的措施。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寒流來襲腳凍到發麻? 中醫教你4招喝湯輕鬆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