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菸聯盟召集173個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只要在Google輸入「加熱菸」就能找到近20個販售網站,還有社群平台和LINE群組暗地推銷,不少學生甚至在臉書搜尋「電子煙」後,一小時內就被超過10名賣家私訊推銷。團體痛批,台灣已實施28年的《菸害防制法》,如今卻因新型菸品形同「破功」,若政府不正視問題,恐讓40年的控菸成果一夕瓦解。
各界代表也點出,菸商利用「廣告話術」吸引年輕人,例如推出各式加味產品,讓學生誤以為「不危險」。董氏基金會更提醒,無論加熱菸或電子煙,菸商套路都是一樣,鎖定年輕族群拓展市場。為避免青少年誤入陷阱,政府除了要強化查緝平台,也應將名稱擴大為「新型菸品查緝平台」,全面監管。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換照下修70歲!高齡死亡增5.2% 民團批配套不足斷送長者出門路
此外,專家批評政府的「有條件通過」政策邏輯錯誤。依《菸害防制法》,加味菸本來就禁止核准上市,如今卻以「先通過、日後再撤銷」的方式處理,完全本末倒置。醫界直言,公共衛生的基本原則應是「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補救」。加味加熱菸對年輕人危害甚大,政府更不該護航菸商。
國際間早已發出警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加味菸品是青少年接觸尼古丁的主要原因,且約9成加熱菸使用者,最後會成為多重菸品使用者。拒菸聯盟最後再度強調,為了下一代健康,政府必須立即行動,禁止加味加熱菸上市,並嚴格取締網路上的違法廣告與販售。

家長快筆記!7歲前13次免費健檢與篩檢 別錯過孩子黃金發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