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則讓里長感嘆不如歸去的新聞,的確反映了村里長在現代民主政治體制中尷尬的現況,究竟里長的「法定職務」是?職務屬性是?其實一直都還在模糊的灰色地帶。
里長三大特質:有收入但不是薪水、有委託但沒有義務、不是公務人員也不是民意代表
首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里長是無給職」不過有不需核銷程序的「村里事務補助費」,造成「有收入但不是薪水」的微妙狀況。導致村里長的職務是「有委託但沒有義務」,於是涼涼翹腳泡茶領補助,和自掏腰包做牛做馬的里長可以同時合法存在。
而因為不是領公家薪水而不是公務人員的村里長,依據《地方制度法》,這位依法選舉之公職人員,也不是民意代表。所以我們只能確定村里長不是公務人員也不是民意代表,於是這橫空出世來路不明的村里長職務就成為「良心職務」,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了(?)。
所以,可以看到各種關於村里長職務的困擾幾乎都和職務屬性定位不明有關,對於現代民主運作來說絕對是不利的因素。因為這個狀況導致村里長難以獨立成為一份有意義、受肯定、值得期待、可以有職涯規劃的工作,而是更容易需要依賴外來資源來維持。於是無論是成為買票綁樁的工具人,還是成為其他民代、政黨、派系的利益輸送樁腳也是剛好而已。因為除了個人良心,別無束縛。
村里長成為最大的綁樁沃土
而這7千7百多位台灣數量最大的「民選非公務人員」不但決定了台灣基層政治文化的樣貌,同時也可以說決定了台灣選舉政治文化的樣貌。既然在地方有7、8千位現成的樁腳可以運用,提供了地方派系、利益分配體系的最佳沃土,你又怎麼能期待台灣的政治文化能獨立於地方派系的利益版圖而存在?
所以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走到了要面對從根本改變的一步,如果要把民主還給每一個人,需要從最基層的政治開始,讓村里長成為獨立的民選公職,成為正式有專業、有合理職務範圍的公職,他們直接面對村里民業務而不是派系和利益的終端處理代理人。
更何況,在現有制度下要成為一位「有良心的村里長」並不是容易的事。
在模糊的職務範圍下,村里長目前的工作就是風吹雨打包山包海赴湯蹈火可以形容,專業不明、公私不分,從夫妻吵架到防疫物資都歸他,這也就會看到上面的新聞,非法侵佔國有地的管轄權責機關應該是國產署,卻是出面的里長挨告挨罰;民宿噪音應該是民宿主人職責卻是里長被打到骨折。變成認真做事的良心村里長基本上就是風險自負,沒有標準可以劃出村里長的職務界限,里民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照單全收的狀況下,良心村里長的下一步就是厭世村里長,滿腔服務鄉里的熱情被澆熄,不如倒向樁腳村里長還能擁有快意人生。一步步惡化基層政治的民主動力。
專業化才能正常化
可見建立專業化的村里長職務範圍和合理的專業內容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機,也是基層政治正常化的關鍵一擊。現行的村里長不僅在面積(附註一)、人口(附註二)比例懸殊的情況下,業務內容和「薪資」沒有差異,造成嚴重同酬不同工的不公平現象,更因為沒有定義工作範圍,導致公私事不分、24小時沒有下班時間的不合理勞動條件。導致有心的村里長只能無奈過勞、甚至卻步退出;而佔缺型的村里長卻能持續活跳跳,甚至往往能同額競選輕鬆當選無敵手。
只要村里長的職務性質沒有釐清、專業領域沒有被肯認,沒有將村里長以「公共事務」為必要前提的界線劃分出來,我們就不會擁有一個正常的村里治理環境,民主的拼圖總是少了基層最大多數人的這一塊。
而坐視現狀的結果,就是等於同意綁樁、拔樁真的就是公認的村里長專業領域。其實坐視這種現況的原因無他,顯然出於既有政黨延續結構性既得利益的選擇。依賴綁樁式政治文化的效益自然比還給村里長,乃至每一個選民的選擇權來得容易。問題是,這個現狀不僅對村里長不利,更是將台灣民主化滯留在威權世紀的恩給利益文化中難以翻身。
附註一:台灣面積最大村里與最小的差距
★面積最大的村里: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529.66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村里:新北市板橋區赤松里,0.016平方公里
面積最大的村里是最小村里的3萬3104倍;村里長同酬不同工,面積大小懸殊,村里長的工作任務仍然相同。
資料來源:
1.內政部統計處-111年6月行政區人口指標_村里。
2.內政部戶政司-村里戶數、單一年齡人口。(由於未有直接數據,故以兩像資料庫中人口密度與人口數回推演算出面積數據)
附註二:台灣人口最多村里與最少的差距
★人口最多的村里:高雄市左營區福山里,4萬4627人
★人口最少的村里: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41人
人口最多的村里是人口最少村里的1088倍;村里長同酬不同工,不只土地面積天差地遠,論及服務人口差異更大,數萬人與數十人都是同樣的村里長責任和預算。
資料來源: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內政部戶政司-村里戶數、單一年齡人口
相關新聞: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