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選舉顧名思義就是選賢與能,賢與能是選民投票當下考慮的指標,就是選拔賢德,將政事託付有能力的人。民主的腳步不斷地往前推移,選賢與能的價值始終沒變,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資訊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新興的選舉指標應運而生,選民面對從未謀面也未接觸,甚至在議員選票單上最多超過二、三十位的候選人,要下決定,確實是一件難事。

平心而論,選前選民從親朋好友、媒體傳播中獲得不少資訊,對於尋求連任的候選人尚有「政跡」可供依循,但對於新人卻難能抉擇。此次地方民代的選舉氣氛較2018年冷清,新聞大都落在縣市長的選舉,因為一對一的捉對廝殺,或是三腳督的競逐,最有戲也最引選民側目,其中最受選民重視的就是好感度與仇恨值。政黨政治是民主國家的常態,政黨對決是選舉時常見的現象,選舉操作無非是增加候選人好感度,降低仇恨值,以期獲得勝選。

「好感度」是指對人對事滿意或喜歡的情緒,也就是比較淺層面的印象,這種印象會通過深入交流而可能轉變爲喜歡甚至愛,也有可能轉變成信任。而「仇恨值」是指釋放出某種容易令人產生怨恨的言論或行為,成為焦點,惹人嫌惡,趕走部分人群的關注。好感度與仇恨值都來自於長期的累積,尤其是好感度更需要長時間的經營,有意參加公職選舉的人,須長期對於公共事務關心與付出,才能增加好感度。

因選舉期非常的短,一時之間難以建立候選人好感度,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增加對手的仇恨值,因此,利用負面選舉扒糞、揭弊、抹黑、造謠⋯⋯等手段,崩壞對手人設,遂成為此次選舉的重中之重,因為可以速成,加上豢養的側翼、網軍、媒體配合,群起攻之,受攻擊方非死即傷,此也是選戰策略最被採用之處。然而,負面選舉的手段雖說快速,但若操作不當,也常有迴力鏢的反噬,得不償失。

選舉已結束,勝敗雙方此刻正在檢討,敗選方倘若自我感覺良好,只檢討「對手的壞」,不敢面對自己真正的錯誤,完全不知自己錯在哪裡,恐怕下一次選舉還是會再次的挫敗。而勝選方誤認自己很好,只檢討「對手的錯」,完全不知自己也沒做好,則下一次的選戰要再度勝選也難。

對候選人而言,好感度是必須長期經營的,不是選前站導護,選後不見彈,如此是不會增加任何好感度的。而仇恨值與好感度是相互消長的,無私、正義、負責、苦民所苦、誠信、勇敢⋯⋯,這些都可以增加好感度,選舉無他,唯「增好感、降仇恨」而已。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 往下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