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是什麼?

民調就是輿論調查,又稱民意測驗、民意調查(Public Opinion Poll),是一種了解公眾對政治、經濟、社會等問題與政策的意見和態度,由專業民調公司、媒體或是學術機構進行的調查方法,其目的在於透過網路、電話或書面等媒介,對抽樣樣本的問卷調查,再以統計方法,精確地推論輿論或民意動向。而受委託施作民調的公司、媒體、學術機構必須具有公正、客觀、可信度等的特性,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

大多數人不會知道民調是怎麼做的,更不清楚民調的內容是否具有可信度、正確性,以及是否有機構效性等,這些問題對一般民眾而言似乎無從關心。然而,投票日逼近,我們所見的民調結果,「機構效應」明顯增加,這點讓選民一團霧水,到底要相信哪一個?難道民調也成了各自表述?喜歡則受之,不喜歡則棄之嗎?倘若情況不改善,我們的民主之路要真正走到成熟階段,還很漫長啊!

民調有哪些操作方法?

民調往往潛藏主導社會意向的意義,而民調是一種統計的科學,可以被操作的數字遊戲,也會有誤差。在政黨或各類壓力團體的「有心」操作下,將民調作為政治攻防的工具,採取三種可能的模式:
1.有利的抽樣母體;
2.有預設立場或誘導式的問卷
3.民調後的數據調整;
進而產生有利於己的民調結果,以此為政黨利益背書,或作為攻訐對手的依據。此種有「機構效應」的民調,早已失去公正、客觀與可信度,卻淪為選戰操作的工具,未來《選罷法》必須補強此類現象的紊亂。

本次九合一大選,常見政黨或候選人為了營造優勢,藉由選舉造勢、網路造謠、製作假新聞、臉書與社群po文,再加上時事議題、隔空辯論,以及突發事件操作等,民調數據儼然成為另類爭議或被詬病的話題。由於網路科技日新月異,企圖以機構效應民調的結果來引導選民意向,雖可以鞏固自己、攻擊對手,但也容易被對手陣營反制,遭到迴力鏢的逆襲,到時賠了夫人又折兵。

民調機構有專業義務

民調是民主國家的必然,民調能夠被認可,需具有公正、客觀、可信的基礎。而民調本身是一項非常專業的知識與技術,政黨或候選人企圖操作或改變,肯定會受到對手陣營的質疑,落選才知民調只不過是過程中的安慰劑罷了。而製作民調的公司、媒體、學術機構倘為利益甘為人作嫁,不但害了受託人,未來恐也無法永續經營。

一場選戰,選民要看的不是投機分子操作的民調,而是期待候選人能力的展現與嚴守分際的特質,至於民調應誠實、專業操作,不要再愚弄選民了。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新聞網粉絲團

►壹蘋娛樂粉絲團

►壹蘋時尚粉絲團

☛《壹蘋新聞網》論壇「蘋理」徵稿須知傳送門點這裡☚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俄國向外擴張無可避免嗎? 全球暖化竟也成重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