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拓會昨舉辦台北紡織展(TITAS)展前記者會,秘書長黃偉基指出,今年展會因此以永續環保、機能應用、智慧製造為三大核心,展現台灣紡織業的集體努力與未來方向。
美國對台灣紡織品課徵對等關稅,他表示對業界造成重大衝擊,中國大陸紡織品競爭又於全球無所不在,台灣唯有不斷創新、提升競爭力,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回顧2025上半年,黃偉基表示以往每年5至8月,台廠都鎖定美國節慶檔期出貨高峰,今年6月卻訂單稀少,部分國家逐步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後,8月訂單才稍回復,此外美國品牌商趕在關稅實施前就已搶先拉貨,產業迎來一波淡季不淡榮景,但川普4月初突向全球宣布對等關稅,眾多進出口商因此措手不及,一周後稅率雖下調並給予90天緩衝期,但7月緩衝期結束後,台灣與海外工廠訂單量急速下滑。
黃偉基表示台灣缺乏天然資源,棉、毛、絲、麻都須依靠石化產品發展化學纖維,過去25年面對國際競爭,台灣逐漸走向機能性紡織品道路,聚焦運動服飾與戶外服飾,創造出高附加價值市場,今年對等關稅衝擊下,業者持續穩定鎖定永續環保、機能應用、智慧製造三大領域,作為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的驅動力。
黃偉基表示台灣紡織業在越南投資規模最大,越南與歐盟間的雙邊貿易已實施3年,當地工廠出口歐洲皆享有零關稅,中國大陸原料仍可進入越南再加工出口,因此對台廠形成競爭壓力,印尼近期將與歐盟簽署雙邊貿易協定,未來在印尼設廠的台商雖有望受惠,同樣面臨中國大陸原料競爭,他估計2026年之後,台灣紡織業在美國以外市場的壓力勢必只會更大。
黃偉基提醒,台灣除了須竭盡所能鞏固美國市佔,也要強化歐洲、日本、英國、韓國等市場,中國大陸業者雖因高關稅退出美國市場,但已轉向歐洲、中亞、非洲、拉丁美洲,出口量持續增加,台灣已不能只把中國大陸商品視為低價次等貨,特別是中國大陸有增無減的原料低價傾銷問題。
火線話題 | 20%關稅衝擊台灣
這篇報導屬於「 20%關稅衝擊台灣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