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條款調查是什麼?為何影響半導體

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說明,232條款係依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進行調查,判定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危害美國國家安全,調查機關為商務部產業與安全局(BIS),須在啟動程序後270天內向總統提交報告,總統有權採取調整措施,包括加徵關稅、設限配額,或祭出其他非關稅手段。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於7月27日宣布,將於兩週內公布調查結果,最快8月10日出爐。

川普第一任期曾動用232條款對鋼鋁分別課徵25%、15%關稅,第二任期則進一步將鋼鋁稅率調升至50%。今年4月亦以國安名義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推動製造業回流。此次針對半導體及製造設備、電子產品、藥品、關鍵礦物,以及7月針對多晶矽與無人機等,展開國安調查。

輝達AI伺服器。NVIDIA提供
輝達AI伺服器。NVIDIA提供

台灣搭上AI浪潮,貿易逆差卻成致命傷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多次指控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並聲稱台灣應該交保護費,近年來在AI浪潮推升下,台美科技產業深度合作,但隨著川普對晶片法案補助有意見,更以關稅威脅廠商赴美投資,台積電亦在川普第二任期之初的3月,宣布擴大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連同亞利桑那原投資案,總額達165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AI基礎建設也逐步成形,輝達(NVIDIA)宣布將投資5000億美元於美國建設AI資料中心,並由台積電、鴻海、日月光、緯創、廣達、英業達等台廠協力打造。

主計總處數據顯示,受AI與新興科技驅動,2025年第二季GDP年增達7.96%,其中出口年增率以美元計高達34.06%,商品與服務實質輸出更成長35.10%。在美對等關稅實施前,客戶備貨力道明顯增強。

根據美國官方資料,2024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高達739億美元,台灣為美國第七大逆差來源國,逆差額更較前一年478億美元大幅增加。今年4月2日對等關稅公布後,中經院長連賢明就分享網路發現,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居然是「台灣對美逆差/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再除以2,這也使得台美科技產業持續密切,反而成為川普課徵關稅的理由,因為川普更在意的是美國與貿易夥伴的逆差問題。

據統計,台灣約70%對美出口商品屬於ICT產業,法人分析指出,儘管台灣半導體直接出口美國僅占4.5%,但資訊硬體產品卻有逾6成銷往美國,雖一定程度反映台灣在AI時代的重要地位,台美貿易關係更為緊密,卻也遭到川普盯上出手。

行政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提供
行政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說還在談,法人觀點一次看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於3日率團返台,表示目前20%對等關稅為暫時性措施,仍持續磋商中,並確認將與半導體及232條款調查議題一併協商。儘管無法趕在8月7日稅率實施前達成協議,但已安排後續會議。行政院預計於7日通過930億元產業因應關稅特別預算案。

台新新光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表示,台灣20%關稅乍看比日韓15%高,但是日韓要做很多讓利,包括投資美果與開放市場,對台灣來說,232條款調查對半導體產業更重要,因此談判團隊說會把關稅與232條款調查一起談,從談判邏輯來說是還談得不錯。

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廖炳焜表示,此次對等關稅不適用於關稅豁免清單與總統備忘錄新增項目,台灣主力輸美產品如半導體、伺服器、藥品原料等皆未納入,影響有限。真正變數仍是232條款結果,台灣能否爭取到優於韓國、歐盟的優惠關稅待遇才是關鍵。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指出,雖AI伺服器相關零組件成本上升,但仍低於美國本土製造成本,加上台廠積極布局美、墨,有助分散衝擊。中長期來看,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強勁,台灣供應鏈地位穩固,若短期股價受利空修正,反成布局機會。

國泰投信產品研究發展部協理楊正豪則指出,20%稅率不適用於豁免清單,實際受影響僅為台灣對美出口的25.2%。他強調,台灣可憑產業完整性與技術優勢爭取更佳待遇。協商建議包含:一、強化對美投資爭取免稅通道;二、擴大軍售與能源採購;三、就美對台6.5%平均關稅中稅率高達9–17%的特定項目(如運輸工具、食品)進行優先談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如何應對關稅20%、232調查衝擊?法人:產業均衡配置抗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