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銀估算,中國2025年人均GDP約為1.4萬美元,若要在2035年到達2.5萬至3萬美元區間,以美元計的年均複合增長需達6%至8%,意味未來十年名義GDP需維持強勁成長,同時人民幣匯率必須穩定甚至走強。張寧預期,「十五五」隱性GDP目標約在4.5%至5%之間,2025年全年GDP增速有望達4.8%至4.9%。
公告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科技創新自立、提振內需(尤其消費)列為三大核心任務。其中特別提出製造業在GDP中要「佔據合理比例」,強調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並加速未來產業成長與服務業轉型。
科技方面,規劃強調「全面強化」創新能力,聚焦原始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科研與產業協同。瑞銀預期,研發支出將延續年均7%以上的增速目標,2030年佔GDP比重有望升至3.2%以上。
在內需方面,新五年規劃提出「大力」提振消費,以改善民生帶動消費回升,將收入分配改革、社會保障完善與提升公共服務緊密連結,以提升居民邊際消費意願。瑞銀認為,規劃或將延續「居民收入增速與GDP同步」目標,若消費佔GDP比重獲明確設定,有望釋放政策正向訊號。
公告將深化開放列為第五大任務,較「十四五」時的第九順位大幅提前,反映面對全球政經變化,中國仍將維護多邊合作、促進外資與對外投資雙向擴大。政策方向包括推動服務業更大幅度開放、支持企業海外布局、融入全球供應鏈。
同時,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被視為未來五年核心戰略目標之一。不過,此次公告未提及名義GDP增速、通膨等具體指標,也未直接談及社會關注的「反內卷」議題,惟可能納入統一大市場與公平競爭框架中。
公告再次提及碳達峰任務,但順位由前期第八項降至第十項。若仍維持2030既定高目標,未來五年降碳要求恐具挑戰。瑞銀推估,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目標仍可能訂在25%(2024年約20%)。另對房地產著墨不多,僅稱要「高品質」發展,2026年房市拖累GDP的幅度有望縮小。
全會並重申全年GDP增長「5%左右」目標不變,並強調政策將適時加力,持續支撐消費、穩就業、防範地方債風險。近期已推出5,0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與5,000億元地方新增債支援基建及戰略產業發展。
瑞銀預測,未來3至4個季度人民銀行仍可能降息20個基點(最早2025年四季度先降10個基點)。整體而言,四季度GDP增速或回落至約4%,全年則維持4.8%至4.9%預估。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