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6 年成立以來,輝能始終以系統思維推進固態電池發展,從專利布局、製程整合到產線建構皆領先業界。2024 年,輝能於巴黎-薩克雷啟用海外研發中心,並推進法國敦克爾克超級工廠建設,預計 2028 年啟動第四代電池量產,2030 年全面投產 4GWh 產能。

輝能此次發表的第四代平台,以自研「超流體化全無機固態電解質」(SF Ceramio)為核心,完成固態鋰陶瓷電池最後一塊關鍵拼圖。從材料升級、結構優化到製程整合,輝能展現出高度系統性的研發成果,打造兼具可擴展性、可製造性與成本競爭力的量產平台。輝能強調,該平台在「安全 × 性能 × 成本 × 可量產」四大指標上全面到位,有望成為下一世代電池產業的標準參照。

輝能目前已在台灣桃園建構 GWh 級示範產線並穩定出貨,更加速推進法國敦克爾克超級工廠布局,未來將以供應鏈在地化與產能規模化推動商業落地。輝能創辦人暨執行長楊思枬表示:「交付只是起點,我們要建立一條可複製、可擴展的固態電池產業線,持續優化並精準對齊全球產業需求。」

輝能科技自 2010 年起布局固態鋰電池核心專利,涵蓋單電芯與雙極結構、陶瓷隔離層、製程與設備整合等上位技術,逐步構築全球專利護城河。輝能科技提供
輝能科技自 2010 年起布局固態鋰電池核心專利,涵蓋單電芯與雙極結構、陶瓷隔離層、製程與設備整合等上位技術,逐步構築全球專利護城河。輝能科技提供

根據全球專利資料庫,輝能自 2010 年起便展開固態電池核心架構專利布局,迄今已累積逾 286 件國際專利,涵蓋電芯結構、製程與配套設備設計。在電芯架構上,輝能率先提出多項創新設計,成為新一代固態電池的參考樣貌。近年來,國際多家新創與車廠公開的堆疊與封裝架構高度相似,顯示輝能的設計邏輯已成為產業共識。

業界常以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形容這種趨同現象,而輝能的早期設計再次驗證其前瞻性。公司強調,其不僅走得早,更讓產業走得一致,進一步鞏固在電芯結構設計與製程整合上的領導地位。

輝能科技自 2017 年起在雙極電芯(BiPolar+)與陶瓷隔離層架構展開專利布局,涵蓋結構設計、製程方法與系統集成等上位技術,形成全球領先的專利網絡。輝能科技提供
輝能科技自 2017 年起在雙極電芯(BiPolar+)與陶瓷隔離層架構展開專利布局,涵蓋結構設計、製程方法與系統集成等上位技術,形成全球領先的專利網絡。輝能科技提供

能否量產,一直是固態電池商業化的最大挑戰。輝能自 2013 年建構首條樣品線以來,即持續驗證製程能力。2017 年公司建構全球首條 250 至 330mm 寬幅的卷式固態電池試產線,並於 2018 年與中國車廠合作,實現全球首次固態電池實車上路測試。2023 年,輝能更完成全球首條 660mm 寬幅 GWh 級卷式量產線,2024 年第三季起已穩定出貨超過 50 萬顆電芯,並通過國際公正第三方 TÜV 的安全與電性檢測,為全球唯一具備雙重驗證的業者。

固態電池長期面臨「高成本、難落地」困境。輝能第四代 SF Ceramio 電解質在製程與材料上實現突破,可簡化極層製作並降低乾燥室負荷,提升效率與可擴展性。在成本方面,SF Ceramio 僅為傳統硫化物系統的 3~5%,未來更有機會與液態電解質比價,打破固態電池高成本迷思。

輝能表示,這項材料創新與既有的電芯架構、製造平台相輔相成,奠定大規模量產與跨領域應用基礎,涵蓋車用、儲能、國防與航太等市場,成為固態電池全面落地的關鍵。

楊思枬指出,固態電池的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能源轉型的核心推手,輝能要與產業夥伴及政策制定者攜手,打造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永續的減碳未來。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冰火二重天陷整理!法人:輝達財報將公布 這變數恐牽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