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閎康8月營收4.8億年增10.5% AI浪潮推升MA/FA需求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半導體檢測大廠閎康(3587)公布2025年8月營收為新台幣4.8億元,月增1.04%、年增10.5%。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35.67億元,年增5.95%。公司表示,主要成長來自先進製程開發對材料分析(MA)與測試晶片故障分析(FA)需求增加。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半導體檢測大廠閎康(3587)公布2025年8月營收為新台幣4.8億元,月增1.04%、年增10.5%。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35.67億元,年增5.95%。公司表示,主要成長來自先進製程開發對材料分析(MA)與測試晶片故障分析(FA)需求增加。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近年持續在全球布局擴產,並成為科技巨頭委由生產最先進晶片的首選,但也替台積電增加不少營運成本壓力,根據外媒報導,台積電2026年將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報價上調5%-10%,以抵銷美國關稅、匯率波動和供應鏈價格壓力。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根據TrendForce調查指出,2025年第二季DRAM產業因一般型DRAM (conventional DRAM)合約價上漲、出貨量顯著增長,加上HBM出貨規模擴張,整體營收為316.3億美元,季成長17.1%。平均銷售單價(ASP)隨著PC OEM、智慧手機、CSP業者的採購動能增溫,加速DRAM原廠庫存去化,多數產品的合約價也因此止跌翻漲。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晶圓代工市場在2025年第二季迎來強勁復甦,台積電因手機、筆電/PC與AI GPU平台同步放量,營收衝上302.4億美元,市占率創新高達70.2%,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除台積電之外,市占均出現下滑或持平趨勢。TrendForce指出,下半年新品拉貨與高價晶圓出貨仍將是產業主要動能,預期營收可望延續成長態勢。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輝達(NVIDIA)宣布推出新一代Jetson Thor模組,如同機器人的物理智慧核心,採用Blackwell GPU,搭載128GB記憶體,AI算力達2070 FP4 TFLOPS,是前代Jetson Orin的7.5倍。TrendForce分析,這不僅是效能數字的躍升,更代表機器人終端可即時處理龐大感測資料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真正實現「看見、思考與行動」。在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與Amazon等國際廠商積極採用下,推動人形機器人晶片市場規模可望於2028年突破4,800萬美元(超過14億元新台幣)。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自駕計程車將成為趨勢!保德信指出,隨著自駕技術的快速發展,自駕計程車市場正邁入加速成長期,根據市場預期,自駕計程車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2.62億美元增至2028年的19.27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8.9%。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格斯科技*(6940)宣布將參加202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並將首度公開展示近期於越南無人機專案所採用的高性能電芯系統。該電芯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模組能量密度達240Wh/kg,較傳統工業用電池提升15%,可為高階AI無人機提供長航時與高可靠性的能源支持。格斯科技*同時將展出無人船平台整體方案,展現其電芯技術在陸、海、空多維度的應用能力。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AI浪潮續火熱,但也讓全球電子產業市場表現極為分歧,根據TrendForce調查,由資料中心建置驅動的AI server需求在2025年仍一枝獨秀,但是智慧手機、筆電、穿戴式裝置、電視等終端產品,則是在通膨壓力、缺乏創新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普遍出現成長停滯,預計2026年整體電子產業的增長動能將更加趨緩,正式進入低速成長的盤整期。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製程解決方案大廠印能科技(7734)公布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報,第二季營收新台幣6.16億元;營業毛利4.04億元,毛利率65.58%、年增9.75%;營業利益3.37億元,營益率54.71%、年增13.69%;稅後淨利1.63億元、年減23.33%,每股盈餘(EPS)為5.76元、年減29.45%,印能表示,第二季表現亮眼,但受到新台幣急升造成的匯兌損失所致,公司後續將調整部份客戶付款幣別以降低匯率衝擊。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DDR4價格於2025年下半年持續大漲,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由於server訂單擠壓PC與consumer市場供應,DDR4市場供不應求情況加劇,迫使PC OEM加速導入DDR5方案,consumer廠商則面臨高價與物料短缺雙重壓力,市場緊張氛圍更推升Mobile DRAM價格,第三季LPDDR4X漲幅創近十年單季最大紀錄。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面板雙虎群創光電(3481)、友達光電(2409)公告2025年7月合併營收分別為新台幣192.64億元、209.22億元,群創單月表現為月增4.07%、年增9.13%,創16個月新高,友達單月表現月減4.55%、年減15.85%,表現不同調。
【施養正/綜合報導】南韓三星電子31日公布,第二季晶片部門利潤,比起去年同期暴跌94%。不過他們已經與美國特斯拉簽約,將負責全新自動駕駛「AI6」的晶片生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證實,雙方簽署的合約金額達到165億美元(約4900億新台幣)。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隨著AI伺服器需求攀升,市場聚焦NVIDIA新一代Blackwell架構,包括GB200 Rack、HGX B200等平台已自第二季起陸續放量出貨,更新一代的B300與GB300系列則進入送樣驗證階段。預估今年Blackwell GPU出貨將占NVIDIA高階GPU出貨比重逾八成,成為推動AI伺服器與散熱產業鏈發展的核心動能。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本週公布2025年第二季財報,總營收來到224.9億美元、年減12%,創特斯拉十年來最大年減幅,但表現略勝於市場預期,每股盈餘(EPS)0.4美元也略勝於市場預期。市場所關注的焦點,除了電動車銷售,更重要的就是支撐現在估值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業務表現,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今年底將推出Optimus 3.0原型機,預計2026年開始量產,5年目標達到100萬台,但外媒透露,Optimus目前只生產數百台,與今年生產500台目標大相徑庭。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儘管美國政府禁止輝達(NVIDIA)最先進AI晶片出口至中國,中國卻興起一波AI晶片維修熱潮,根據外媒報導,在深圳等電子產業重鎮,出現近十家專門維修輝達高階GPU的公司,聚焦在H100與A100等早已被列入出口管制的晶片,反映出這些先進AI晶片仍透過灰色地帶流入中國市場。
【記者呂承哲/專題報導】人形機器人被視為下一波AI技術浪潮的關鍵應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持續看好其潛力,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更在法說會引述客戶說法,認為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是電動車的10倍,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專家更是指出,這將是台灣邁向下個兆元應用的關鍵技術。台灣廠商則憑藉在感測、控制與零組件方面的實力,加速「化零為整」,積極搶攻全球人形機器人供應鏈商機。
【記者趙筱文/台北報導】在各品牌加速推進摺疊手機佈局之際,外界最關注的蘋果動向也逐漸明朗。根據台灣研調機構TrendForce在7月22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蘋果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正式推出首款摺疊iPhone,預測將搭載7.8吋內螢幕與5.5吋外螢幕。這項預測與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早在今年3月提出的說法相符,若TrendForce此資訊並非引用郭明錤分析結果,則意味著市場上已有第二方資訊來源對此規格提供支持,讓整體可信度進一步提升。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隨著美國政府放行輝達H20恢復供貨中國市場,TrendForce最新調查指出,政策轉折將有助帶動當地AI與雲端業者的需求回補,預期H20將重新成為該市場高階AI晶片主力,帶動HBM需求同步增加。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近期中國供應鏈傳出Tesla將暫停人型機器人Optimus的生產,據TrendForce調查分析,主因在於續航力不足與軟硬整合困難。關鍵問題包括關節馬達效率低與靈巧手承載力不足,技術整合挑戰大,需更長時間開發。儘管市場關注度高,但業界普遍認為,此事不至於對人型機器人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反而促使設計與應用間的進一步調整。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TrendForce最新調查指出,2025年上半年NAND Flash市場歷經減產與庫存去化後,供需結構顯著改善。隨著原廠調整產能配置,轉向高毛利產品,市場流通供給量減少,加上AI投資持續升溫、NVIDIA新一代Blackwell晶片大舉出貨,展望第三季,NAND Flash價格預估平均合約價將季增5%至10%,但eMMC、UFS產品因智慧手機下半年展望不明,漲幅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