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受傷不再可怕 自身軟骨修復幫助運動員重返賽場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今年是奧運年,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奮力拼搏,但也有不少運動員在激烈賽事中因為關節受傷而被迫中斷比賽,甚至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職業生涯。專攻骨科的運動醫學專科醫師陳冠豪醫師指出,近年來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細胞進行修補及再生的技術有顯著突破,手術及住院時間短、恢復速度快、不須二次手術,且經由關節鏡微創手術就能夠完成,對於廣大軟骨受損之病患是一大福音。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今年是奧運年,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上奮力拼搏,但也有不少運動員在激烈賽事中因為關節受傷而被迫中斷比賽,甚至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職業生涯。專攻骨科的運動醫學專科醫師陳冠豪醫師指出,近年來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細胞進行修補及再生的技術有顯著突破,手術及住院時間短、恢復速度快、不須二次手術,且經由關節鏡微創手術就能夠完成,對於廣大軟骨受損之病患是一大福音。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前排球國手陳小姐3年前擔任教練時,疑因未妥善熱身就下場,結果2隻膝蓋同時受傷,就醫發現軟骨幾乎磨光,連走路都有困難,坐著輪椅到台中榮總求診。骨科主任陳超平為陳女進行「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手術」,從患者膝蓋非負重部位取出健康軟骨,經特殊處理後再分裝填到受損處,促使再生類玻璃軟骨,由於融合度及耐用度都很高,讓陳女2年後即重回球場比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關節軟骨修復新選擇!從事室內裝潢的詹先生年輕時是籃球選手,長期運動造成膝關節傷害,去年5月又摔一跤,左膝下樓梯沒力氣影響工作。他考量現年54歲,換人工關節最多使用15年,不想要60多歲還得二度換關節,最後決定接受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術,術後隔日即以拐杖輔助下床,1個月後可以患肢跺踏地,3個月恢復日常行走。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幹細胞一直是再生醫療的熱門關鍵詞,但倫理問題難解,長庚、史丹佛團隊轉而嘗試利用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釋出的外泌體進行治療,醫師表示,外泌體是幹細胞分泌物,並非活細胞,面臨的倫理問題相對少,且攜帶不同細胞訊息的外泌體,有望用於不同的症狀治療,如腦中風、阿茲海默症等,發展潛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