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曾是亞運會台灣女子代表隊的一員,平時在學校擔任排隊教練,3年前在教學時未妥善熱身,導致雙腳膝蓋都受傷,她到處求醫,得到的答案都是置換人工關節,但她說,自己才30歲出頭,換了人工關節擔心有使用年限及活動度的問題,「我的膝蓋像是被宣判了死刑!」她擔憂自己再也不能回球場,最後求助台中榮總骨科。

台中榮總骨科主任陳超平表示,陳小姐是坐著輪椅來看診,當時檢查發現她的膝蓋軟體幾乎都磨光了,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玻尿酸注射,可短期減緩疼痛,但必須重覆施打;骨髓刺激手術是在膝軟骨底部鑽數個小洞,促使受傷再生,缺點是再生軟骨為纖維軟骨,和人體自然的透明軟骨不同,使用年限較短;置換人工關節則需要犧牲部分正常骨骼,年輕患者還需考量活動度和使用年限,並不適用高強度運動。經討論後,陳女最後決定採用「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

陳超平說,「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手術時,醫生從膝蓋非負重部位取出約2-5公克的健康軟骨,經切碎、酵素特殊處理分解可釋放大量軟骨細胞,再將其裝填到受損處,促使再生類玻璃軟骨,耐用度高。

陳超平說,目前該項手術仍屬自費,陳小姐左右腳各打了5個小洞裝填軟骨細胞,費用合計為50萬元,但非常划算,術後約1年即可上場練習,2年後就回到球場打聯賽。

中榮骨科主任陳超平說,從患者體內取出健康軟骨,經特殊處理後再裝填到受損處。鮮明攝
中榮骨科主任陳超平說,從患者體內取出健康軟骨,經特殊處理後再裝填到受損處。鮮明攝

此外,52歲的黃先生因工作偶爾膝蓋會不慎碰撞機台,可能因此損傷軟骨,酷愛自行車運動的他,10年前覺得右腳膝蓋在騎車時會疼痛,有一次陪家人到中榮就醫看到公佈欄正尋求民眾參與臨床研究,當下沒有猶豫就參加,經過治療後,10年運動、騎車均無礙,累計自行車總里程數超過10萬公里,高強度訓練也沒問題。

75歲的羅姓阿公則是年輕時有過車禍,退休後改務農,造成膝蓋嚴重磨損,兩腳不平衡進而影響脊椎不舒服,稍微動一下就全身不舒服,常常要臥床休息,還只能側躺。就醫時聽到要換人工膝關節很害怕,擔心有後遺症,2年前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如今已可繼續下田工作。

台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說,中榮運動醫學團隊2021年取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衛福部認證,目前已完成逾100例手術,年齡跨度從11歲至73歲,只需一次手術,術後1年軟骨缺損部分完全再生達97%。

李政鴻說,團隊經過2年臨床追蹤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的骨髓刺激術(MS),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在恢復高強度運動能力方面表現更為優越。這項重要發現已發表於美國權威醫學期刊《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2名曾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現身說法,左起依序為中榮副院長李政鴻、黃姓、羅姓患者、陳超平主任。鮮明攝
2名曾接受「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現身說法,左起依序為中榮副院長李政鴻、黃姓、羅姓患者、陳超平主任。鮮明攝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秋冬換季大吃烤肉小心燥邪上身 中醫師教喝2種飲品避免口乾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