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最為複雜和重要的關節之一,也是運動員最常受傷的部位。過度使用、反覆的高強度運動、以及突發性的受傷,都可能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衛福部雙和醫院運動醫學專科醫師陳冠豪醫師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逐漸減弱,合併長期高強度的使用是軟骨受損的高風險因子,進而引發磨損、變形及疼痛。

55歲的林先生便是一位深受關節軟骨損傷困擾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在半年前開始出現膝蓋疼痛和反覆腫脹積水的症狀,尤其是在上下樓梯或從椅子起身時特別明顯。儘管接受了消炎藥及多次注射治療,症狀依然未見改善。不要說戶外運動了,連日常生活起居都出現問題,這讓林先生十分苦惱。在細心的診察及評估後,陳冠豪醫師診斷林先生的右膝關節軟骨已出現局部壞死及剝離。對於正值壯年的林先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陳冠豪醫師指出,針對關節軟骨損傷,傳統上經常採用骨髓刺激術,但這種手術對軟骨的再生效果有限且效果無法持久,對活動力高但軟骨受損的病患幫助十分有限。相對來說,一次性自體軟骨再生技術不管在軟骨的再生及術後患者運動能力的恢復都有明顯優勢。

根據近期發表在美國權威醫學期刊《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上的研究,接受一次性自體軟骨再生技術的患者在術後的運動能力恢復上明顯優於接受傳統骨髓刺激術的患者。

這項技術利用患者自身的健康軟骨細胞進行修補及再生,手術及住院時間短、恢復速度快、不須二次手術,且經由關節鏡微創手術就能夠完成,對於廣大軟骨受損之病患是一大福音。

經陳冠豪醫師的評估及建議後,林先生接受了關節鏡清創及一次性自體軟骨移植。手術後兩天內就能下床行走,2至3周後就能不依靠輔助器正常行走。在數個月期間漸進式的復健訓練後,林先生行走活動非常順暢,不僅解決了日常生活的困擾,更能重新回到他熱愛的各項戶外運動及活動。

關節軟骨損傷對於戶外活動愛好者及運動員來說影響甚鉅,一次性自體軟骨再生技術的出現提供了病患一條希望之路。隨著這項技術的成熟與普及,不僅是運動員,廣大關節軟骨受損的病患都有機會從中受益,重拾健康的生活和運動樂趣。

陳冠豪醫師說,林先生接受了關節鏡清創及一次性自體軟骨移植。手術後兩天內就能下床行走,2至3周後恢復正常。陳冠豪醫師
陳冠豪醫師說,林先生接受了關節鏡清創及一次性自體軟骨移植。手術後兩天內就能下床行走,2至3周後恢復正常。陳冠豪醫師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高齡福音!光動力治療 克服皮膚紅腫脫屑「多發性日光角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