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28 項結果


資深名模包翠英罹癌後今首現身 「江蕙、陳凱倫給我勇氣」

資深名模包翠英罹癌後今首現身 「江蕙、陳凱倫給我勇氣」

【記者張瑞振/台北報導】60歲資深名模包翠英日前驚傳罹患大腸癌3期,她2018年在嘉義要演出前,突然肚子劇痛,回台北就醫被診斷罹癌,當時3個月內她做了14次化療跟49次放療,今年5月回診,驗血報告顯示一切正常;她今天與貝心瑜、陳淑麗一同現身素人模特兒選拔活動,談及此事,包翠英當時打了電話告知遠在美國的家人,之後獨自抗癌,「我很勇敢,有時自己開車,有時搭計程車,甚至有時候還轉2班公車,背著裝抗癌藥的奶瓶回診,有時候感覺到暈眩,就扶著牆壁走。」

健保法點值黨團協商前夕 衛福部籲理性討論「三讀過明年恐漲保費」

健保法點值黨團協商前夕 衛福部籲理性討論「三讀過明年恐漲保費」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面對健保點值偏低的問題,國民黨團針對「健保法」第62條提出修正,要求保障點值每點不得低於0.95元。衛福部今(4日)由次長林靜儀和長呂建德、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共同招開記者會,指出若「齊頭式」要求保障點值每點不得低於0.95元且無總額限制,最少需要多支出700多億,也表示若三讀通過不僅與國家財政編列邏輯相悖,也會造成城鄉醫療差持續擴大,也會造成明年度民眾的保費增漲。

回應健保法62條修正「保障點值」 衛福部:醫療支出恐無法預估、控制

回應健保法62條修正「保障點值」 衛福部:醫療支出恐無法預估、控制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為改善健保點值長期偏低狀況,國民黨團針對「健保法」第62條提出修正,提出保障點值每點0.95元或1元,近期將待立法院黨團協商處理,對此衛福部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點值入法將全面改變健保醫療支付制度,等同實質取消總額制度,醫療支出無法預估及控制,與國家財政編列邏輯相悖。

正式接任食藥署長有4大目標 莊聲宏:深感責任重大

正式接任食藥署長有4大目標 莊聲宏:深感責任重大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今(1)日上午10時在國家生技園區舉行卸、新任署長交接暨宣誓典禮。該儀式由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主持監交,新任署長由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教授接任,莊聲宏也指出上任後落實追溯追蹤機制、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完善再生醫療法規,確保藥品供應穩定共4大目標,也坦言自己深感責任重大。

食藥署長傳被拔官 吳秀梅做7年這個月要掰了

食藥署長傳被拔官 吳秀梅做7年這個月要掰了

【李家穎/綜合報導】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傳出被拔官換人消息,已經當了7年的吳秀梅,將在這個月卸任,傳出新任食藥署長將由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出任,預計七月一日就會上任。

食藥署長吳秀梅做7年被拔官 卓榮泰稱「吳前署長」證實了

食藥署長吳秀梅做7年被拔官 卓榮泰稱「吳前署長」證實了

【陳靜文/綜合報導】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傳出被拔官換人消息,已經當了7年的吳秀梅,將在這個月卸任,傳出新任食藥署長將由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7月1日接任。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8)日證實,食藥署「吳前署長」過去七年專業盡職,希望新任署長一樣積極負起責任,為食安、藥品管理盡一份心力。

36歲男不菸不酒竟肺癌四期 昔只能活半年!「這療法」2年半恢復正常生活

36歲男不菸不酒竟肺癌四期 昔只能活半年!「這療法」2年半恢復正常生活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36歲張先生,平時沒有抽菸、喝酒習慣,因多日咳嗽、呼吸困難長達1個月,到中醫大附醫就診發現右肺中葉肺腺癌合併腦部轉移屬第四期,在化學治療的年代僅剩3至6個月可以存活,張先生在醫師鼓勵下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選用正確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呼吸困難及咳嗽的症狀幾乎消失,後續追蹤腦部腫瘤也明顯縮小,目前治療2年6個月後,已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與羅氏大藥廠強強聯手 台灣東洋擴增癌藥產品組合

與羅氏大藥廠強強聯手 台灣東洋擴增癌藥產品組合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台灣東洋藥品宣布與全球知名的羅氏大藥廠(Roche)簽約合作。羅氏將旗下研發的Avastin® 癌思停®(Bevacizumab),4月1日起針對部分癌症市場行銷及醫藥學術活動,委由台灣東洋負責,羅氏持續提供臨床試驗或學術研究案等服務,擴增台灣東洋在癌症藥的產品組合,造福更多病友。

6旬男半年體重掉10公斤 3個月3度送急診!竟是腸子感染結核菌

6旬男半年體重掉10公斤 3個月3度送急診!竟是腸子感染結核菌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結核菌不是只會在肺部,還可能跑到腸子裡。台中1名60歲男性近半年反覆腹痛,體重還掉了10公斤,最近3個月3度腸阻塞送急診,其中一次切除阻塞腸子,切片檢出結核菌,才知道是腸結核作祟。經台中醫院醫療團隊緊急施以抗結核藥物治療,終於讓難纏反覆發作的腸阻塞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7旬婦不抽煙卻罹「新癌王」!醫靠「基因檢測」精準投藥

7旬婦不抽煙卻罹「新癌王」!醫靠「基因檢測」精準投藥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台灣肺癌是發生率和死亡率雙冠的「新癌王」,且臨床發現有一群病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預後差,基因檢測後才發現是可能發生在多種癌症的基因變異,不過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指出,病友只要經基因檢測,確認有特定基因突變,就有機會不論癌別使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頭皮長腫塊、落髮竟是肺癌4期轉移 免疫治療讓他再現濃密黑髮

頭皮長腫塊、落髮竟是肺癌4期轉移 免疫治療讓他再現濃密黑髮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南投草屯1名老菸槍長期咳嗽卻不以為意,1年多前頭皮後方長出不明腫塊,還會掉頭髮,到皮膚科就診沒效果,甚至聲音沙啞說不出話,經轉至胸腔內科檢查,才發現肺部長了4公分腫瘤,判定是第4期肺癌末期。烏日林新醫院施以精準免疫治療,經過2次共6週的療程,成功讓肺癌腫瘤縮小、頭皮腫瘤消失,6個月順利長出濃密黑髮。

北極星藥業 向美國FDA申請惡性肺間皮癌藥證

北極星藥業 向美國FDA申請惡性肺間皮癌藥證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北極星藥業集團(6550)今宣布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正式啟動ADI-PEG 20生物製劑許可證(BLA)送件,以治療罕見而侵略性的癌症──惡性肺間皮癌。

早期用藥斷鏈 乳癌死亡率持續上升 醫界籲:應建立八成早期治療保護傘給病友

早期用藥斷鏈 乳癌死亡率持續上升 醫界籲:應建立八成早期治療保護傘給病友

【特別企劃】乳癌發生率為女性十大癌症第一位,每年有超過1萬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7成的乳癌發生在45-69歲的婦女,可能是人妻或人母,且發生率和死亡率都逐年上升。根據衛福部調查,2022年便有2,834名女性死於乳癌,死亡率為24.1(每十萬人口),平均每天約有7.3人死於乳癌,為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乳癌若早發現早治療,5年存活率高,預後良好,但台灣死亡率卻居高不下,醫界推斷早期乳癌治療落後國際,以及確診後無法使用一線藥物為主要原因,並呼籲健保署在制定政策上,應提供80%的完整治療保護傘給乳癌的病人。

病友喊話新藥審查進度公開透明 健保署:未來廠商可查、民眾待研議

病友喊話新藥審查進度公開透明 健保署:未來廠商可查、民眾待研議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許多新藥未納入健保給付,造成病友龐大經濟負擔,今(4)日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病友聯盟和罕見疾病基金會召開記者會,呼籲健保審議新藥是否納入給付的進度,應透明、可追蹤。 對於病友心聲,衛福部健保署回應,認同健保審核新藥時程應透明、可追蹤,明年起將推動提供廠商可即時掌握新藥審查進度及時程,但是否開放民眾查詢,則要與廠商、團體代表研議。

從健康投資到健康效益 專家:可從早期乳癌開始建立效益評估機制

從健康投資到健康效益 專家:可從早期乳癌開始建立效益評估機制

【特別企劃】藍綠兩黨總統候選人皆提出投資健康政見,認為國家醫療政策應導入「健康投資」思維,將健康投資佔GDP比重從6.1%增加到8%以上。台灣年輕病友協會14日舉辦「2023健康投資座談會 – 健康效益評估從早期乳癌開始」,邀請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陳芳銘副院長、臺北癌症中心趙祖怡副院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乳醫外科黃其晟主任、政治大學財政系連賢明教授、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周穎政教授等專家學者以及健保署、病友團體共同與會,探討從「健康投資」到「健康效益」觀點看待國家醫療資源投入。專家認為,從科學指標數據觀察,完善早期乳癌篩的治療可能是最具效益的健康投資項目,政府應考慮以乳癌為示範,建立更完整的健康效益評估機制。

西藥近2周短缺22種!「這款」肺癌藥無替代品 啟動專案輸入救急

西藥近2周短缺22種!「這款」肺癌藥無替代品 啟動專案輸入救急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及時掌握國內西藥缺藥情形,食藥署要求廠商若供應不足須提前6個月通報,今(4/12)公布3/25至4/4共接獲22件通報,其中7件經調查無短缺,12件建議使用替代品項,1件治療肺癌的「羅思克200毫克膠囊」確定國內無替代藥,啟動公開徵求專案製造或輸入。

頭頸癌免疫治療納健保給付 最快12月上路!估每年7百人受惠

頭頸癌免疫治療納健保給付 最快12月上路!估每年7百人受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頭頸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病人確診時過半數為晚期,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坦言,頭頸癌治療選擇少,專家已有共識將免疫藥物用於頭頸癌一線治療列為優先給付項目之一,如順利,最快今年12月上路,每年約600~700名患者受惠。

諾貝爾醫學獎|「mRNA之母」卡里科曾被踢走降職 「表面看我一敗塗地」

諾貝爾醫學獎|「mRNA之母」卡里科曾被踢走降職 「表面看我一敗塗地」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最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由美國學者卡里科與魏斯曼共同獲得殊榮,這兩位是對抗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幕後大功臣,去年曾與加拿大學者庫利斯(Pieter Cullis)共同獲得「唐獎」。還在唐獎教育基金會拍攝的紀錄片—「mRNA疫苗的救世之路」,現身說法,串聯mRNA疫苗研究歷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