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早有抗藥性黴漿菌!基因類似東亞各國 2招免驚大流行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中國呼吸道疾病大流行,其中黴漿菌被稱為「行走的肺炎」,加上抗藥性高而受到關注。感染科醫師表示,相較2017到2019年黴漿菌陽性率40-50%,今年長庚醫院僅在6-10月檢出黴漿菌個案、陽性率1%上下,呈現低度流行,台灣以前就存在抗藥性黴漿菌,即使接下來有境外移入,戴好口罩、勤洗手就可避免大流行。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中國呼吸道疾病大流行,其中黴漿菌被稱為「行走的肺炎」,加上抗藥性高而受到關注。感染科醫師表示,相較2017到2019年黴漿菌陽性率40-50%,今年長庚醫院僅在6-10月檢出黴漿菌個案、陽性率1%上下,呈現低度流行,台灣以前就存在抗藥性黴漿菌,即使接下來有境外移入,戴好口罩、勤洗手就可避免大流行。
中國外交部宣布,明天起入境中國前無需進行新貫的核酸檢測或快篩後,國台辦今天也表示,同日起往來兩岸及第三地旅客經由台灣中轉進入中國,入境前也無需快篩或核酸檢測。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目前新冠肺炎仍處高原期,近四周XBB株佔79%,仍為主流株,醫師也發現,家用快篩試劑有「測不準」的狀況,造成民眾延就醫。衛福部食藥署則說明,目前核准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不影響檢測XBB.1.5的性能,不過提醒民眾仍應搭配臨床症狀判斷,食藥署並要求業者在1個月內提供XBB變異株影響檢測試劑產品性能評估報告。
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昨天(11/28)召開疫情防控記者會,廣州市海珠區副區長蘇明慶表示,海珠區將試行「閉環泡泡」的方式,推進中部管控區域內非高風險區企業復工復產。
中國防疫驟然鬆綁,求診壓力及群聚感染導致首都北京醫療體系面臨巨大壓力。根據公開及網傳訊息,山東、湖南及江蘇南京已應上級要求,調派大批醫護人員緊急前往北京支援。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暑假是旅遊旺季,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今說明,長程旅遊狀況,美加因親子遊、海外遊學熱門,機票漲幅30%起跳,歐洲傳統節慶多使第3季各線報價遠遠高於疫情之前同期的3成,建議預算有限的民眾,長程線首選紐澳,因是今年唯一降價的,且第三季是一年四季之中售價最便宜的時候。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中國自放寬防疫措施後,各地疫情大爆發,媒體報導死亡人數暴增,北京情況尤其嚴重,但中國官方數據始終未出現死亡病例 ,直到今天(19日)才首度通報死亡病例 ,僅兩例。
【記者施昂強/桃園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造成世界各國民生與經濟大亂,桃園機場位處國門之境,更是首當其衝。機場2020年2月11日邊境開始嚴格控管,旅客量雪崩式下滑不到疫情前百分之2%,更造成機場首次營運財務出現缺口,而邊境管制直接影響旅遊相關產業,間接影響國內民生經濟。
【記者蔡宇凌/金門報導】「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金門縣政府今(31)日航班班表,宣布明(1)日起開放小三通航班電話訂位,歡迎返鄉需求的金門籍鄉親、在金門的陸配與就讀金門地區各級學校之陸生可撥打訂位專線082-371412、082-315045,或至金門水頭碼頭浯江輪渡有限公司服務櫃台訂位。
【記者林芳如、林志怡/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8)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防疫政策,發言人莊人祥宣布,9/12起調整托嬰中心、居家托育服務相關防疫措施,確診、快篩(2歲以上幼兒及工作人員)或PCR陽性個案,實施7天居家照護,期滿且無症狀,即可恢復收托及提供服務。
北京染疫人數近3週來快速攀升,導致10人混1管的核酸檢測異常數量大增,導致許多北京人如今「聞核酸色變」,除非聚餐或進公司需要才做核酸,或是湧向1人1管的醫院做檢測。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下周登場,亮點展品今搶先曝光。經濟部智慧局表示,該展的「發明競賽區」今年有超過500件參賽作品且逾千項創新技術,此次實體展已恢復至疫情前的8成規模,期盼可為台灣產業創造新台幣500億元以上商機。
【記者黃意淳/台北報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於2021年7月19日由衛福部公告通過專家委員會「專案製造(即EUA)」審議,衛福部並於2021年7月30日完成相關行政作業,正式函文核准高端新冠疫苗EUA上市。高端並於EUA上市後,每月定期提交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1年內檢送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評估報告。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10月 13日至15日開展,由工業局統籌的創新領航館,聚焦5+2創新與6大核心戰略產業,以半導體、永續綠能、健康醫療、製造精進、智慧生活、國防航太、解密科技寶藏等7大主題,展出工業局、技術處、中小企業處、國發會、國防部以及海外多達 18 國69家廠商重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