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房市買氣熱絡,即便今年交易量冷清,建商面段景氣寒冬能夠支撐,但多數屬沒底薪房仲,如何挺過買氣低谷?塑造新屋出現大量解約潮,期盼屋主降價求售,當價格降到甜蜜點,就會有買方進場!上揚建設執行長蔡紹豪表示,對房仲而言「要量不要價」,因此塑造市場混亂,讓中古屋屋主願意降價,成為促進成交最快方法,然而雖然不少預售案場有解約,但整體比重不高,跟媒體不斷報導解約潮有很大資訊落差。

2023年7月起若預售屋解約須申報,然而解約量多寡,要回到相同時間點成交總戶數與解約數相同比較基礎較客觀,統計6都加上新竹縣市,2023年7月起至當年12月底,有614戶解約,2024年全年1605戶解約,而2025年揭露至8月12日為1230戶,總計總揭露戶為3449戶,而實登揭露從2023年7月到今年6月底,總計成交17萬5597戶,解約數佔整體成交數1.95%,換言之每百戶不到2戶解約,當中各都會區中解約比例較高為高雄3.61%,其次台南2.75%,新竹縣2.09%,其餘都會區均低於2%。

預售屋解約,若買方違約,需支付最高不超過房屋總價15%違約金。若買方已支付金額不足15%,建商只能沒收已支付金額,不能額外要求補足。
高雄房屋市場調查協會理事長吳曜廷表示,買方萬不得已不會解約,部分統計機構不斷釋出錯誤訊息,企圖帶風向操作對自身有利行銷模式,最簡單例子如某網站統計今年預售屋解約近千戶,但它們並未告訴讀者與媒體,母體也就是總成交數,單憑千戶解約量就定論「解約潮」,而所謂千戶並非今年買入並今年解約,而是過去從2023年7月起至今,已買入預售屋,在今年解約,數字涵蓋去年與前年買,據了解實登揭露解約戶,不少屬換約也就是平轉,並非賠售。

壹蘋10點強打|限貸令害預售屋解約暴增55% 首購、自住者有解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