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中午舉行「台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記者會」,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經貿辦總談判代表兼政務委員楊珍妮、經濟部何晉滄次長出席。
鄭麗君表示,自8月7日美方關稅生效以來,台美雙方磋商持續進行。本輪主要聚焦調降關稅20%、不疊加MFN原稅率、台美供應鏈合作,以及爭取232條款關稅優惠待遇。此外,隨著美方232條款調查品項持續增加,我方希望進行全面討論,爭取可能的優惠待遇。
鄭麗君說,台美談判標的除了對等關稅,還包括232條款、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經濟安全及採購擴大等議題。尤其是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涉及半導體及自動化產品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及歐盟,都面臨美方較高要求。然而截至7月底,美方告知由於232半導體關稅仍在發展當中,因此台美未能達成貿易協議,暫時性稅率先行生效。
鄭麗君直言,台美談判持續進行,尤其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如果能夠達成共識,將可以完成整個對等關稅談判。現階段談判重點,美方期待我方擴大投資,進行供應鏈合作,而我方是希望能夠爭取232關稅的優惠,爭取對等關稅再調降,而且不疊加原稅率,這是到目前爲止的一個談判進度。
鄭麗君談及,在擴大投資的部分,「關於台美晶片五五分,我方團隊從來沒有做出此承諾。這個也跟現在台美雙方正在討論供應連合作方案是不同的,我們未來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台灣半導體的生態系是數十年逐步發展出的成果,這需要時間跟環境來打造。」
鄭麗君強調,在談判過程當中,美方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提升本土芯片製造的能力,來滿足美國本地需求,這是美國的國安目標,希望友好國家一起來參與。但對臺灣而言,我國的業者已經展開擴大投資美國,所以我方可以在跟留臺灣、佈局全球的一個總體戰略目標,來思考是否能夠協助台灣企業擴大部署美國,讓台美雙方展開高科技的戰略合作。
據傳台灣爭取美國提供土地打造「台灣模式」園區,鄭麗君說,台灣的科學園區有獨特經驗,類似模式不一定能複製到海外,但願意借助台灣經驗協助美國,創造有利於形成產業聚落的環境,以降低企業單打獨鬥並且降低投資風險,有利創造雙贏甚至三贏的局面。
鄭麗君指出,在磋商過程中,已向美國清楚表達若要促進產業聚落形成,希望美方能提供有利於企業的條件,必須通過產業、金融及政府協力合作,包括提供土地、水電、員工簽證及相關法規等支持,但這並非是將台灣供應鏈移轉到美國,而是合作打造民主供應鏈,也符合產業國際發展的戰略目標。
火線話題 | 20%關稅衝擊台灣
這篇報導屬於「 20%關稅衝擊台灣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