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榮泰表示,全世界面臨極端氣候變化無常,臺灣又位處亞熱帶,高溫酷熱環境對農產品保存與運輸形成嚴峻挑戰,而台灣農產品不僅受到國人喜愛,也外銷至世界各國,例如紅色火龍果、鳳梨等皆外銷至日本等國。卓榮泰強調,在農漁民進行全球市場多元開發的過程中,政府不會讓農漁民朋友單打獨鬥,會運用科技及政府的力量,提供更多技術、資金及政策協助。
卓榮泰指出,近來天氣酷熱,人要吹冷氣,柿子等農產品也要吹冷氣,才能讓農產品舒適快樂成長、健康外銷,因此在處理、儲存及運輸過程中,農業部積極推動先進冷鏈技術,提供農漁民更多協助。卓榮泰特別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於110年核定「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4年中長程計畫,投入119億元,分別以67億元、19億元及33億元布局全國農糧、漁業及畜禽冷鏈發展。

卓榮泰強調,此計畫對於農糧產品的協助效果相當顯著,包括提升處理能量高達10萬公噸、升級批發市場冷鏈交易量達15%、延長儲架壽命50%、保鮮蔬果量能增加2千公噸;在改善產地端設備方面,也提升產品鮮度,耗損由25%降低至10%,讓農民辛苦播種的農產品獲得更安全的保障,不僅農民收入不會減少,也有助於國家調節整體供需與市場。在蘇前院長大力推動下,至今已建置2座旗艦物流中心、8座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升級19處批發市場、改善5處檢疫處理場、輔導超過650處農民團體及農企業,可謂國家重大政策。
卓榮泰表示,冷鏈推動不僅是農漁民需要,也是國家政策及環境所需,政府有必要將此政策持續推動下去,因此行政院今年已核定「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第二期計畫,期程自114年至117年,未來4年預計投入58.81億元,補助對象除包括農會及地方政府外,亦納入農業合作社,避免生產鏈產生斷鏈危機,同時也展現政府對農業合作社的重視,並將番路鄉農會114至116年投入1.9億元興建具冷鏈功能加工廠的經費納入其中。
有關立委蔡易餘及嘉義縣長翁章梁提及,冷鏈加工廠與屠宰場皆需同時兼顧硬體與設備建置,若僅有其中一項預算,將難以發揮作用。對此,卓榮泰表示,行政院在軟硬體方面將全力補助,期盼運用政府力量與政策,讓農漁民獲得更多協助,使「農業大縣」嘉義縣持續邁向智慧農業。卓院長強調,這是政府應該肩負的責任,沒有農漁民辛苦為國人生產糧食,臺灣半導體晶片就無法順利生產,因此臺灣的護國群山,亦由廣大農漁民朋友共同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