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表示,統計死亡人數19人、失聯人數5人、救出人數717人、受傷157人。季連成說明,災防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防災」,這必須全年無休持續進行,尤其臺灣地處天災頻繁的地理環境,防災工作不應有任何鬆懈,每日都應做好防災準備,每年各縣市也都會執行防災演習,確保應變能力。當天災發生時,則進入第二階段「災害救援」,包括國軍部隊、志工、救災同仁等將投入救災。最後,當災害救援階段告一段落後,則進入到第三階段「重建復原」,此階段歷程較為漫長,包含農田復育需耗時2至3年,同時災民安置、興建組合屋等亦需較久時間。
有關堰塞湖監控情況,季連成指出,目前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要解除紅色警戒,必須符合四項條件:第一,堰塞湖目前水深約20公尺,蓄水量155萬噸,為溢流前原有水量的1.7%,平均每日水流量為50至100萬噸,不足形成威脅;第二,目前2,860公尺堤防修築工程已趨完成,正加強鞏固中;第三,馬太鞍溪疏浚已完成12.8萬立方公噸,後續將持續推進至明年。
季連成進一步表示,第四項條件為疏散撤離應變計畫,昨日上午11時已與花蓮縣政府針對疏散撤離應變計畫做最後一次討論,大致定案,但縣府仍有部分細節尚待確認,後續兵棋推演時間將尊重縣府安排,中央會協助縣府檢視其疏散撤離應變計畫是否需調整改進,透過兵棋推演與實兵演練有助於驗證計畫。而上述四條件皆達成後,將研判紅色警戒下調至黃色警戒或更低。

災民收容情形方面,季連成指出,大進國小僅剩1名收容災民,學校空間將可全面恢復教學使用。此外,光復商工今日也恢復實體上課,而能如此迅速復課,是中央前進協調所、教育部及花蓮縣政府等同仁一起努力的成果。季連成說,雖然學生已復課,但兩校校區內,仍有部分工區有待重新整建;為使學生學習與重建工程互不干擾,已嚴格採取學生與工程人員分流的實體區隔。
季連成說明,目前工作重點在於側溝清理,也是志工主要協助工作項目,而側溝清理長度已達21.6公里,預計於10月15日全數清理完畢。他也要求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以專人專責方式認養地下水道,務必在15日前將地下水道打通,確保排水系統順暢運作。此外,另一項工作重點為佛祖街清淤,首要任務為打通林田幹道(佛祖街46巷),目前尚餘約800公尺即可打通;林田幹道打通後,沉澱於農田中的家屋就能進行清理,也能打通排水溝及灌溉系統。
教育部鄭英耀部長表示,在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他於9月25日即來到花蓮縣光復鄉視察,看到學校受到嚴重傷害,包括光復國中足球場淤沙達1.5公尺高,當時預估需要至少大卡車1,000車次以上才能清運完成。鄭部長說,在季總協調官指示下,優先復原教學區,確保學生受教權益不受影響;短短2週多時間,學校教學區即復原完成,也能看見足球場部分綠色草皮露出。而光復鄉各校今日已全數恢復實體教學、正常運作,學生到課率也逐步達成復原復課目標,令人感動。
鄭英耀指出,下一階段重點是學校活動區災後重建,感謝東華大學提供運動場域與設施,使光復國中體育班學生維持正常教學與訓練,同時也感謝慈濟大學盤點校舍空間,隨時支援光復地區中小學的教學需要。目前中小學已能在校內實體上課,不再需要借用大學場地,再次感謝來自民間各界力量給予學校的支持,讓學生能迅速返校上課。
火線話題 | 鏟子超人救花蓮
這篇報導屬於「 鏟子超人救花蓮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