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利後,賴政府著手進行內閣改組,傳此波部長、次長調整多達15人。包括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接任經濟部長;國發會主委由現任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葉俊顯接任;衛福部長由健保署長石崇良升任;數發部長由次長林宜敬扶正;首任運動部長確定由奧運羽球金牌名將李洋接任;行政院副秘書長由僑委會副委員長阮昭雄接任。相關內閣人事調整預計在明日行政院會後,由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記者會宣布。

然而,日前盛傳衛福部長邱泰源「不願請辭」的插曲,這種反覆放話、遮遮掩掩的做法,更凸顯卓榮泰整合力道的不足,也讓賴清德想改組挽回民心的企圖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閣員辭職理由為「健康因素」,經濟部長郭智輝坦承肝部檢查出問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甚至在短時間內暴瘦7公斤,被迫暫停工作專心治療。雖然身體狀況確實值得理解,但從外界觀感來看,這已成為政院最便利的「下台台詞」。

既然如此,不如乾脆立個規矩,閣員上任前先繳健康檢查報告,避免民眾對「健康因素」理由請辭的說詞產生厭倦與不信任。

不過,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卓內閣上任一年多來,施政表現乏善可陳,爭議事件層出不窮,人民早已失去耐心。若改組只是小圈圈內部的人事輪調,而非展現新格局,即便換上一批「技術官僚」或明星閣員,也難以重新點燃社會對政府的信心。

延伸閱讀:內閣改組 大風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明率新內閣向國人報告!卓榮泰:計利當計天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