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權會指出,王義川在政論節目上表示,透過電信資料能比對國會濫權抗議現場民眾與519民進黨部前集會、今年初總統大選前晚造勢活動參與者群眾屬性之異同。不論其從事比對之具體實踐形式為何,王義川言論內容中所指涉的位置資料分析,已涉及個資目的外,或過度寬泛以致消費者無從得知之目的內利用。

台權會建請電信、數位廣告、行銷業者之主管機關及政黨,應釐清、說明手機信令分析、基地台位置分析、Beacon室內定位等資料蒐集使用現況、法律依據等,並檢視是否落實消費者的知情同意與退出權利。

台權會表示,位置資料能透露個人或群體的政治傾向、宗教、性傾向、興趣與社交圈。即使去除姓名、門號,仍然能從位置軌跡,判定個人住處、工作地,推定職業、常聚集的群體。更別提若單純作為交通流量統計分析,理應只需要人流的總數,而不需要其餘諸如性別、年齡等結合基地台位置與電信使用者資料而來的人口屬性資料。

「台灣的電信資料從事商業利用已不是新聞,除了地方政府外,房地產、數位廣告等業者可藉由電信資料從事商圈分析、或廣告的精準投放,早已是公知之事實。」但台權會強調,從電信資料分析的應用層面也可以說明:只要資料具串聯能力,該項資料就不是經「去識別化」後的資料。

台權會認為,本次事件凸顯台灣不少資料蒐用者,長期存在「只要資料不是個資,就能愛怎麼用就怎麼用」的腐敗邏輯,既無視於移除姓名、身分證字號本身,並不等於讓資料變成「不是個資」,也無視於「去識別」本身也是一種需要取得合法基礎的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再加上Metadata仍有間接識別可能,當然也是《個資法》所規範的個資,其處理、利用仍須受到相關規範檢視。

此外,主管機關應主動掌握業者蒐集、使用個資的法律依據,同時檢討服務條款當中,同意資料使用的類別、目的是否清晰,並明確落實事前知情同意、事後控制等權利保護機制。台權會指出,只要仍有拼湊出個人圖像的可能,就不是「去識別化」,僅能說是資安保護手段之一,不能取代個資保護的規範基礎,若對於「去識別化」定義的理解過度天真,會有架空個資保護規範的風險。

「預防操弄、貼族群標籤、分化群眾、建構強健的民主基礎,隱私權補破網的工程需要各政黨與主管機關正視,個資保護的漏洞正隨著時間越破越大,個資串聯與利用滲透只會愈加綿密。」台權會表示,無損於民主的正規資料分析與商業利用,必須仰賴落實個資保護與健全配套的作為,而非一再便宜行事,天真地解釋「去識別化」以求開脫。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樂透開獎!20240625大樂透、49樂合彩、今彩539、39樂合彩、三星彩、四星彩獎號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