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F2C就像細胞分裂時的「糾察隊長」,負責確保染色體正確分離。不過,當這個蛋白質在癌細胞中過度活躍時,反而會幫助癌細胞躲過化療藥物的攻擊,讓腫瘤變得更難對付。清大研究團隊發現,若能有效抑制KIF2C的活動,就有機會讓抗藥性的癌細胞重新對藥物產生反應。

推薦新聞:影片|吃個飯堅持「露屁股蛋」 水手服妹子餐廳公然大膽脫裙

透過跨校合作,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個能進入細胞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BPRMC007S9」,不但本身具備殺癌效果,與紫杉醇合用更能顯著抑制腫瘤生長。目前這項藥物已從乳癌治療拓展到婦癌,包括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並準備進入臨床前試驗。

該新藥由清大與國衛院組成的新創團隊「醫莉鎂生醫」開發,曾獲全國創業競賽金獎與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支持。國衛院司徒院長表示,這項研究是台灣生醫界跨機構合作的成功典範,也期待新藥能早日進入臨床,為癌症病患帶來新希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拉麵湯千萬別喝完 營養師警告:小心傷腎、水腫、血壓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