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以下幾種情形會導致泡泡尿。首先是小便太快或角度錯誤,這類似於跳水比賽中從高處入水,衝擊力大會產生水波。小便角度不對,特別是距離便斗較遠時,也容易形成泡泡。
此外喝水太少會導致尿液濃縮,使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上升,產生輕微蛋白尿。運動過後,肌肉釋放的肌紅蛋白融入血液,導致尿液中的蛋白質增加,加上運動時流汗多,尿液濃縮,容易形成泡泡尿。此外,攝取過多蛋白質,例如中秋節後烤肉吃多了,也會導致尿液中蛋白質含量上升,產生泡泡尿。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林郁婷學拳理由有洋蔥!護媽別再被家暴 立決心教練趕不走 成就台灣首位女拳王
泡泡尿與腎功能不良之間的關係需要注意。若泡泡尿嚴重且持續,可能與腎臟問題或泌尿系統疾病有關。腎臟問題引起的蛋白尿包括糖尿病、腎絲球病變、免疫疾病或結石感染等。這些情況會導致腎臟功能受損,進而引發泡泡尿。此外,泌尿系統問題如攝護腺肥大或尿道狹窄,也會導致小便不順、亂流、逆流,尿液撞擊水面時產生泡泡,但這種泡泡尿不能算是蛋白尿。
泌尿科醫師呂謹亨進一步指出,若泡泡尿只是單純的清澈泡泡,無油脂或大顆泡泡,無需過度擔心。然而,若泌尿系統發炎,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發炎會釋放發炎物質和蛋白質,導致尿液中的雜質和蛋白質增加,從而產生蛋白尿和泡泡尿。因此,對於泡泡尿的患者,建議仔細觀察泡泡的性質及持續時間,並根據情況尋求醫療建議,以確保自身健康。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北剩不到20萬劑! 流感疫苗幼兒「打2劑」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