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宋媽媽因加入投資群組而遭受重創,她向親友集資投入近1500萬元,直到家人的幫助下才發現被騙。而38歲的陳小姐則因在交友軟體上遇到外國男性而陷入情網,短短三個月內借出近300萬元,最終發現自己被騙。兩人在遭受金錢和情感上的雙重打擊後,都出現了焦慮、憂鬱等症狀,但經過心理治療和藥物幫助,逐漸康復。

另一方面,70歲的王先生因想幫助家人而投資,卻被詐騙集團騙去了近300萬的退休金。他的損失不僅使他陷入情緒低落、焦慮和失眠,還影響了他的生活方式。專家指出,詐騙事件的受害者往往會經歷情緒的五個階段,而這些情緒階段可能導致適應障礙症,甚至傷害自己。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詐騙事件時有所聞,從上述的案例可得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成為詐騙的對象,詐騙者利用人性的心理、好奇心、貪婪、恐懼、對未來的美好期待等情感來行騙,而社交媒體和網路的廣泛使用,讓詐騙者能夠輕易接觸受害者並建立信任關係,特別是當受害對象心中有所求時,更容易受到誘惑。因此,要時時提高警覺才能避免被騙。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搶捐救護車」熱血爆棚真相曝光!富人等3年也甘願 砸錢卻穩賺不賠

施姸安指出,臨床上常見到發生詐騙後,很多人會出現吃不下、睡不著,失眠、淺眠、惡夢、半夜易驚醒的情況,凡事提不起勁,整日胡思亂想,一直處於想解決問題卻一直解決不了的挫折循環中,也因此焦躁不安、生活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常出錯,容易提高交通意外的風險,當不幸遇上詐騙事件,如果意識到已經出現上述身心狀況時,要勇於求助並就醫。

施姸安提醒,多數人在發覺自己被騙時,往往不願意被人發現,獨自讓自己陷入困境中,平時多留意身邊親友,在情緒、行為上是否有異樣,及時拉一把,協助就醫。倘自覺可能被騙,情緒、生活已大受影響時,應適時向外求助。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唯有提高警覺,謹慎求證,才能避免受騙上當。

珍惜生命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太陽花女神」自爆淋巴癌末期 醫警示若出現「6大症狀」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