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臉書分析,所有中毒的人都是在3月是19到22號之間用餐,代表不是一個下毒的事件。因為下毒通常有固定的對象不是廣泛的對所有人下毒,除非很罕見地看到反社會人格

從發作時間來看,江守山指出,有些人吃完到高鐵上幾個小時內就發作,代表不是細菌或病毒這種需要潛伏期的生物,而「炒飯症候群」或「仙人掌腸桿菌」造成食物中毒可能性太低,因為在中國7800個病人的統計分析裡面致死率只有6/10000,但目前本案的致死率絕對不小於20%。

 

「炒飯症候群」因寶林案引起討論。圖為「寶林茶室」販售的炒飯。翻攝自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臉書
「炒飯症候群」因寶林案引起討論。圖為「寶林茶室」販售的炒飯。翻攝自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臉書

目前我能想到的毒素那麼快導致肝衰竭的,有黃麴毒素跟米酵菌酸。」江守山推估,由於這個店點要結束營業了,老闆可能對於很多食材不再進新貨,「使用到過期食材的風險就很高,那這2個毒物都可能因為過期的食物腐敗而產生。」他並指出,死亡的病人都不是死於腎衰竭為主的問題,因為腎衰竭可以用洗腎解決,病人都是多重器官系統衰竭或肝衰竭引起的肝腎癥候群。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天表示,食物中毒一般出現的症狀是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不會發展到肝腎衰竭,此案未排除下毒可能,今天將解剖死者進行調查。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寶林案添1死! 40歲男不敵邦克列酸「多重器官衰竭」過世